在中国东部平原区.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以旱地为主.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水田集中.据此回答9-11题. 9.水田和旱地的分布状况主要反映了文化景观的特征是 A.功能性 B.空间性 C.时代性 D.非凡性 10.形成水田和旱地两种耕作类型文化景观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耕作技术 D.文化差异 11.水田和旱地两种不同耕作类型文化景观的形成.不能说明 A.不同自然条件下.农业耕作方式不问 B.不同自然条件下.农业土地利用形态不同 C.不同自然条件下.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自然因素主要影响文化景观的功能和形态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正是由于文化景观具有相对稳定的空间位置的特点,人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不同地区相对稳定的________。中国东部平原地区________的空间位置是相对稳定的。大体上,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以________为主;秦岭淮河以南地区________集中。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两种不同耕作类型的文化景观,反映了不同的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存在很大差别。据此完成(1)--(5)题。

(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2)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在发展经济进行国土整治工作中,应该注意解决的问题是(    )

①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②合理进行排灌,防止土壤的盐碱化  ③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兴修水利,克服旱涝灾害  ④改良盐碱地、涝洼、沙荒地,使黄土地变成黑土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我国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一年两熟或三熟的耕作制度的形成条件是(    )

A.生长期长,雨热同期                    B.平原广大,适于机耕

C.土壤比较肥沃                             D.冬季风不能到达

(4)秦岭—淮河是我国(    )

A.冬小麦与春小麦主产区的界线

B.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

C.棉花主产区与非主产区的界线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

(5)青藏高原以东、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全年都可生长农作物,主要原因是(    )

A.1月平均气温>0 °C                    B.7月平均气温≥25 ℃

C.湿润地区水分有余                       D植被均为常绿阔叶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有关我国自然区域内部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东北地区因降水较少,故只能发展一年一熟的农业 ②华北暖温带因≥10 ℃积温超过了3200 ℃,因此,全区均可发展一年两熟的农业 ③秦岭-淮河以南的华中区和华南区因夏季雨热同期,故平原区均可发展水田农业 ④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因距海较近,降水相对较多,故可适量发展旱作农业 ⑤青藏高寒区只能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发展农业,高山带则因气候恶劣不可发展任何形式农业

[  ]

A.①④

B.③④

C.②⑤

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α=23°26′,完成:

此时,国际标准时为

A.6月22日0时  B.12月22日6时  C.6月22日12时  D.12月22日8时

在α由图示状态缩小为 0°的时段内

A.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梅雨  B.东北山区河流进入主汛期

C.华北平原开始播种小麦  D.东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可能出现低温冻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α=23°26′,完成

此时,国际标准时为


  1. A.
    6月22日0时
  2. B.
    12月22日6时
  3. C.
    6月22日12时
  4. D.
    12月22日8时

在α由图示状态缩小为 0°的时段内


  1. A.
    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梅雨
  2. B.
    东北山区河流进入主汛期
  3. C.
    华北平原开始播种小麦
  4. D.
    东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可能出现低温冻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