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读我国东南部分地区图.以及有关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3 旅游地客房的平均利用率 月份 旅游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25 25 27 72 100 100 100 100 81 59 32 25 B 5 5 9 25 63 100 100 100 42 28 5 5 (1)图中A为著名旅游胜地 .B为我国著名旅游胜地 . (2)A.B两地的旅游旺季均集中在 季.试分析主要原因. (3)A.B两地客房平均利用率较高的是 .说明该地的旅游活动的规模很大.为了进一步增强该地的接待能力.曾一度大量修建宾馆等各种接待设施.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我国疆域辽阔,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特点各异、差别明显。以分区推进的政策思路,在不同经济区域构造各具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极”,以此带动整个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正确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迁称:“关中之地,……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新唐书》记载:“关中号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故常漕东南之粟。”

材料二  宋代因太湖平原盛产粮食,故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汉平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输出地,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

材料四  我国东部经济地带包括沿海地区的辽、冀、鲁、苏、浙、闽、粤、琼、桂、京、津、沪12个省、市、自治区;西部经济地带包括陕、甘、宁、青、新、云、贵、川、藏、渝10个省、市、自治区;中部经济地带包括黑、吉、内蒙古、晋、豫、皖、湘、鄂、赣9个省、自治区。

  读甲、乙两图,并结合材料四,完成下列要求:

1)综合分析材料一、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综合分析材料二、三,从宋代到明清,中国的粮食生产及输出中心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根据相关史实,指出明清时期太湖平原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近代以来,太湖平原和江汉平原沿长江地区较早地出现了“民族工业”。试根据有关史实,以上述两地沿江的某些城市为例,说明两地沿江地区“民族工业”出现较早的原因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4)对应总题干,材料中的关中,二个平原依次分别位于今天的哪

区域经济地带?新中国成立以来,上述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或正在取得)什么重大成就?请各举一例说明。

5)在图乙“中国政区图”中用粗实线表示三个经济地带的分界线,并将图甲中表示中部经济地带的图例画在右面的方框内。

6)图甲中的b图没有充分反映我国东部经济地带所具有的交通优势,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我国疆域辽阔,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特点各异、差别明显。以分区推进的政策思路,在不同经济区域构造各具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极”,以此带动整个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正确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迁称:“关中之地,……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新唐书》记载:“关中号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故常漕东南之粟。”

材料二  宋代因太湖平原盛产粮食,故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汉平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输出地,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

材料四  我国东部经济地带包括沿海地区的辽、冀、鲁、苏、浙、闽、粤、琼、桂、京、津、沪12个省、市、自治区;西部经济地带包括陕、甘、宁、青、新、云、贵、川、藏、渝10个省、市、自治区;中部经济地带包括黑、吉、内蒙古、晋、豫、皖、湘、鄂、赣9个省、自治区。

  读甲、乙两图,并结合材料四,完成下列要求:

1)综合分析材料一、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综合分析材料二、三,从宋代到明清,中国的粮食生产及输出中心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根据相关史实,指出明清时期太湖平原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近代以来,太湖平原和江汉平原沿长江地区较早地出现了“民族工业”。试根据有关史实,以上述两地沿江的某些城市为例,说明两地沿江地区“民族工业”出现较早的原因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4)对应总题干,材料中的关中,二个平原依次分别位于今天的哪

区域经济地带?新中国成立以来,上述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或正在取得)什么重大成就?请各举一例说明。

5)在图乙“中国政区图”中用粗实线表示三个经济地带的分界线,并将图甲中表示中部经济地带的图例画在右面的方框内。

6)图甲中的b图没有充分反映我国东部经济地带所具有的交通优势,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现有沙漠及沙化土地面积达168.9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17.6%,主要分布在北纬35°至50°之间的内陆盆地、高原,形成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4500千米,南北宽约600千米的沙漠带。目前,我国土地沙化每年仍以一定的速度扩展,这表明我国的沙漠化没有得到根本遏制。
材料二:
        关于沙尘暴的成因可由以下三方面组成:①我国北方地区天气回暖,降水量偏低,近地面空气热量增多,空气对流上升形成热低压;②从西伯利亚来的冷空气与北方地区的热气流交汇,形成大气涡旋,大风天气显著增多;③北方地区荒漠化严重,大风直接裹挟沙尘漂移,从而形成沙尘暴天气。
(1)我国遭受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0年入春以来,沙尘暴天气频繁发生,来势凶猛,强度、频度和灾损等均创下纪录,沙尘暴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自然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图,将字母填人空格中,完成“沙尘暴对农业危害示意图”:
A大风刮走地表浮土B尘土飞扬遮住太阳辐射C、加快荒漠化趋势D、尘土落到刚发芽的农作物上E、风蚀程度进一步加大F、影响农作物的呼吸G、影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H、致使土地寸草不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以下相关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亚及我国“西气东输”二期工程示意图(图6)

材料二:2009年12月13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中亚,14日与土、哈、乌三国总统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举行仪式,共同打开“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启动阀门。“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起始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到达中国霍尔果斯,该天然气管道将与正在建设的“西气东输”二期管线相连,构成一条横贯东西的中国天然气“主动脉”。

(1)中亚图中A国是________,与我国的________(省区)相邻,中亚图中阿姆河是数字________所代表的河流,①、②两河皆注入________,两河的主要补给是________________,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数字③所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河,它是源自我国唯一一条流入北冰洋的河流

(2)中亚的植棉业具有世界意义,试分析当地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

(3)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中亚,尤其是南部平原地区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试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4)作为我国第一条源自境外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开通,不仅有利于国际间能源和经济合作,由于它与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相接构成一条横贯东西的中国天然气主动脉,惠及我国中西部、长三角、珠三角多个省市,必将对国内的能源利用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简单说明其影响的方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1: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是“十二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建设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是云南省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之一。西部大开发十年来,云南围绕“大通道”目标全面推进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交通建设,使得“内陆边陲”变成了“开放前沿”。

材料2:统计资料表明,云南是全国水电资源大省,境内水能资源丰富,可开发水电站装机容量9 795 万千瓦,居全国第二,约占全国总量的24.4%。

材料3:下图为云南与东南亚局部地区示意图。

(1)图中流经我国云南,从越南河内附近注入海洋的河流为________,该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大的原因与其处于________气候区有关。(2分)

(2)从外力作用上看,河流对云南西部和东南亚各国的影响不一样,在云南西部以__________________为主,在东南亚各国沿海以______________为主。(2分)

(3)结合图示分析东南亚各国首都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2分)

(4)结合材料2分析云南水能开发的优势条件。(4分)

(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云南作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有利条件。(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