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简析题: (1)扼要说明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出现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2)重庆成为西南地区最大城市的地理条件有哪些? 读图填图训练(四) 中国的铁路交通和主要枢纽城市 训练一: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某国区域等高线图(图1)和该国人口分布图(图2)

 

1

4

7

10

年平均

 

气温(℃)

18.7

19.7

24.1

23.6

19

日照:325天

降水(mm)

61.0

18.3

0.3

8.6

319

雨日:35天

 

 

 

 

(1)简述图1区域主要河流在该国交通运输中的作用并说明理由。

(2)根据图2该国人口密度较大的除东北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区外,还有        等地并简析其原因。

(3)表1为图2中S州南部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分析形成这种商品农业基地的有利的区位因素。

(4)该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农业发展条件优越。与我国相比,该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的优势有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相关人口信息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2010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情况和流动人口城乡结构”表

 
占全国流动总人口的比重
 
跨省流动人口
地区构成
流出
流入
四川16.8%、安徽11.3%、湖南11.0%、江西8.6%、河南7.4%、湖北6.3%、其余38.6%
广东36.7%、浙江9.0%、上海7.6%、江苏6.4%、北京6.6%、福建5.1%、其余28.6%
流动人口
城乡构成
乡村
75.6%
22.8%
城市
24.4%
77.2%
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总数:26139万(人)
材料二:“2010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表

材料三:“2000年和2010年上海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化”

【小题1】据材料1说明我国近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
【小题2】简析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小题3】请分别说明人口大量流动对流出地和流入地带来的积极影响。
【小题4】从材料2中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存在     问题。目前,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口的这一问题比城市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小题5】由材料3中图1可见,近十年来中心城区及郊区人口均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一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反映上海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________________阶段。
【小题6】分析上海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的原因。
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方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城市功能分区方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城市公共设施方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10分)

2004年12月26日这一天,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印度洋沿岸国家(如下图)遭受了一场无情的灾难,但世界各国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北纬3.9度、东经96度)发生8.7级地震。震中距海岸约30公里。地震引发强大的海啸,给印度洋沿岸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材料二 吉大港红十字会主席拉巴尼说:“这次(印度洋世纪大海啸灾难),千百年流入孟加拉湾的河流救了我们;同时我们也做了充分准备。因此我们没有发生象邻国一样严重的灾难”。

(1)地震发生3小时32分钟后,美国旧金山(大约西经120度)的小约翰高兴地收到他父亲的平安电话,同时得知他们父子处于不同日期。(3分)

①根据下图请在答题卷相应图中画出此时全球日期分布情况:要求画出日期分界经线并标注度数;在适当位置标注不同的日期。

②此时有关小约翰家乡的叙述可信的是

A.看到许多小朋友在阳光下玩耍

B.小约翰吃着刚从当地果园采摘来的葡萄

C.当地河水较多补给地下水

D.当地企业以规模大、资本集中而著称

(2)简析孟加拉国“没有发生象邻国一样严重的灾难”的自然和人为因素。(2分)

材料三 印度洋海域属于地震多发地带,本身就存在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潜在威胁,然而,印度洋海域的国家几乎都没有加入世界海啸预警系统。因而,印度洋海啸灾难发生,既是天灾更是人祸。

(3)根据以上材料,试从影响自然灾害的人文背景角度分析印度洋海啸灾难的严重性。(3分)

材料四 海啸发生后,中国政府和人民在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现场参与救援,受到东南亚人民的高度赞扬。在2005年1月6日的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上,温总理在题为《同舟共济重建美好家园》的重要讲话中郑重承诺:中国愿根据受灾国的需要,调整和补充救灾物资;帮助受灾地区重建基础设施;愿意与区域各国分享中国“风云二号”卫星的有关资料等等。

(4)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积极影响。(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10分)

2004年12月26日这一天,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印度洋沿岸国家(如下图)遭受了一场无情的灾难,但世界各国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北纬3.9度、东经96度)发生8.7级地震。震中距海岸约30公里。地震引发强大的海啸,给印度洋沿岸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材料二 吉大港红十字会主席拉巴尼说:“这次(印度洋世纪大海啸灾难),千百年流入孟加拉湾的河流救了我们;同时我们也做了充分准备。因此我们没有发生象邻国一样严重的灾难”。

(1)地震发生3小时32分钟后,美国旧金山(大约西经120度)的小约翰高兴地收到他父亲的平安电话,同时得知他们父子处于不同日期。(3分)

①根据下图请在答题卷相应图中画出此时全球日期分布情况:要求画出日期分界经线并标注度数;在适当位置标注不同的日期。

②此时有关小约翰家乡的叙述可信的是

A.看到许多小朋友在阳光下玩耍

B.小约翰吃着刚从当地果园采摘来的葡萄

C.当地河水较多补给地下水

D.当地企业以规模大、资本集中而著称

(2)简析孟加拉国“没有发生象邻国一样严重的灾难”的自然和人为因素。(2分)

材料三 印度洋海域属于地震多发地带,本身就存在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潜在威胁,然而,印度洋海域的国家几乎都没有加入世界海啸预警系统。因而,印度洋海啸灾难发生,既是天灾更是人祸。

(3)根据以上材料,试从影响自然灾害的人文背景角度分析印度洋海啸灾难的严重性。(3分)

材料四 海啸发生后,中国政府和人民在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现场参与救援,受到东南亚人民的高度赞扬。在2005年1月6日的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上,温总理在题为《同舟共济重建美好家园》的重要讲话中郑重承诺:中国愿根据受灾国的需要,调整和补充救灾物资;帮助受灾地区重建基础设施;愿意与区域各国分享中国“风云二号”卫星的有关资料等等。

(4)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积极影响。(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图7                       图8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

(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