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4分)
(1)把下列等值线数据标在图中适当位置上:100、50、25、5(单位:元/平方米)
(2)用给出的图例绘出商业中心用地、外围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的范围。
(3) 地租最高,沿 往外地租逐渐下降,在 又有所上升,形成地租 ,随后往外又继续下降。
(4)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城市土地租金的因素,不仅有 ,还有 。
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4分)
(1)把下列等值线数据标在图中适当位置上:100、50、25、5(单位:元/平方米)
(2)用给出的图例绘出商业中心用地、外围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的范围。
(3) 地租最高,沿 往外地租逐渐下降,在 又有所上升,形成地租 ,随后往外又继续下降。
(4)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城市土地租金的因素,不仅有 ,还有 。
我国疆域辽阔,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特点各异、差别明显。以分区推进的政策思路,在不同经济区域构造各具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极”,以此带动整个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正确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迁称:“关中之地,……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新唐书》记载:“关中号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故常漕东南之粟。”
材料二 宋代因太湖平原盛产粮食,故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汉平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输出地,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
材料四 我国东部经济地带包括沿海地区的辽、冀、鲁、苏、浙、闽、粤、琼、桂、京、津、沪12个省、市、自治区;西部经济地带包括陕、甘、宁、青、新、云、贵、川、藏、渝10个省、市、自治区;中部经济地带包括黑、吉、内蒙古、晋、豫、皖、湘、鄂、赣9个省、自治区。
读甲、乙两图,并结合材料四,完成下列要求:
(1)综合分析材料一、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综合分析材料二、三,从宋代到明清,中国的粮食生产及输出中心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根据相关史实,指出明清时期太湖平原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近代以来,太湖平原和江汉平原沿长江地区较早地出现了“民族工业”。试根据有关史实,以上述两地沿江的某些城市为例,说明两地沿江地区“民族工业”出现较早的原因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4)对应总题干,材料中的关中,二个平原依次分别位于今天的哪
区域经济地带?新中国成立以来,上述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或正在取得)什么重大成就?请各举一例说明。
(5)在图乙“中国政区图”中用粗实线表示三个经济地带的分界线,并将图甲中表示中部经济地带的图例画在右面的方框内。
(6)图甲中的b图没有充分反映我国东部经济地带所具有的交通优势,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材料一 司马迁称:“关中之地,……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新唐书》记载:“关中号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故常漕东南之粟。”
材料二 宋代因太湖平原盛产粮食,故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汉平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输出地,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
材料四 我国东部经济地带包括沿海地区的辽、冀、鲁、苏、浙、闽、粤、琼、桂、京、津、沪12个省、市、自治区;西部经济地带包括陕、甘、宁、青、新、云、贵、川、藏、渝10个省、市、自治区;中部经济地带包括黑、吉、内蒙古、晋、豫、皖、湘、鄂、赣9个省、自治区。
读甲、乙两图,并结合材料四,完成下列要求:
(1)综合分析材料一、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综合分析材料二、三,从宋代到明清,中国的粮食生产及输出中心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根据相关史实,指出明清时期太湖平原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近代以来,太湖平原和江汉平原沿长江地区较早地出现了“民族工业”。试根据有关史实,以上述两地沿江的某些城市为例,说明两地沿江地区“民族工业”出现较早的原因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4)对应总题干,材料中的关中,二个平原依次分别位于今天的哪
区域经济地带?新中国成立以来,上述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或正在取得)什么重大成就?请各举一例说明。
(5)在图乙“中国政区图”中用粗实线表示三个经济地带的分界线,并将图甲中表示中部经济地带的图例画在右面的方框内。
(6)图甲中的b图没有充分反映我国东部经济地带所具有的交通优势,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读“德国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治理”案例的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立足于区内发展工业的优越条件,早在19世纪中叶,就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等重化工业为核心的德国最大的工业区。
20世纪50年代以后,伴随世界能源结构变化,世界钢铁产量过剩以及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涌现,鲁尔区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日益显露弊端,主导产业迅速衰落,失业率上升。
为此,鲁尔区一方面对煤炭和钢铁工业实行了“关、并、转”等合理化改造。同时,鼓励兴建新兴工业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部门,并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和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进行了综合治理,建立了完备的治污设施,大规模植树造林等,使昔日浓烟蔽日、黑尘满地的厂区,成为环境优美的花园。一些老工业建筑物和工业废墟,被改造成为别具风格的各种文化艺术景点和服务设施,如仓库被用来开设餐厅,原先的高炉墙被用作攀岩爱好者的运动场所等。鲁尔区的整治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凭借的是当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优越条件。
(2)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由________取代________。鲁尔区主导产业中的________工业迅速衰退。
(3)鲁尔区的重化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包括(多选)( )
A.废气污染 B.水体污染
C.固体废弃物污染 D.辐射污染
(4)20世纪50年代以后,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鲁尔区实施了多项整治措施,其中包括(多选)( )
A.加强交通建设,新建了一批铁路
B.发展了汽车、采油、钢铁、化学等一批新兴工业
C.改造利用老工业建筑物等,推动了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D.区内建立了高等学校和科研所,以适应产业调整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
(5)在治理环境污染过程中,鲁尔区主要采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
(6)我国东北的辽中南地区是发达的重工业基地。近十几年来,辽中南与东北其他一些老工业基地也出现了与鲁尔区同样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我国政府做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借鉴鲁尔区产业调整经验,你认为振兴辽中南工业基地可采取哪些整治措施?(至少3点)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