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50 年规划. 5000 亿元投资--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注定要被历史冠以“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 .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按规划建成后.将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域相互连接.从而构建起“四横三纵 的中国水利地理版图.读图 7 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 l )据图估计.中线工程从丹江口至北京.其输水线路长度约: A.500 公里 B.1200 公里 C.2000 公里 D.2500 公里 ( 2 )三峡工程位于长江 游.修建以后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有何好处? 答案: 为中线输水提供优质水源,为中线输水提供稳定的水量,抬高水位.为中线输水提供便利,为中线输水提供电力保障(任答其中3 点给本问满分9 分.其它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 3 )冬春.夏.在长江干支流上兴修水库.调节长江水量的季节变化. (3).根据“南水北调 示意图.中线调水工程从南到北依次经过的四个省级行政区是 . . . . (4).中线调水工程的主要受水地区分布有全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工业基地.也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区.下面的自然资源.工业基地.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组合.最符合中线调水工程和主要受水地区的是 A.有色金属 沪宁杭 水稻 油菜 B.煤.铁.石油 辽中南 小麦 大豆 C.石油.海盐 京津唐 小麦 棉花 D.石油.煤.铁 京津唐 小麦 花生 (5).长江径流量远大于黄河径流量的主要原因是 ① ② . (6).南水北调是为了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形成该特征的气候原因是 . (7).造成华北平原水资源紧张的主要社会原因是 . (8).据推算.到2030年.黄淮海平原年缺水量为400亿立方米.通过中线和东线调水还不能达到缺水量与补水量平衡.对已经预测到的这种结果除调水外还应实施的对策是: 答案:.湖北,河南,河北,北京 .①长江流域大部分处于湿润区.降水丰富,②长江流域面积较大.支流多 (4).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南方比北方雨季长.降水量大(5).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水源污染严重等.节约用水.保护水源.治理水污染等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0年规划,50年建设,5000亿元投资一一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注定要被历史冠以“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按规划建成后,将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域相互连接,从而构建起“四横三纵”的中国水利地理版图。读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5一16

(1)三峡工程位于长江____游(上、中、下),修建以后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有何好处?

(2)长江径流量远大于黄河径流量的主要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水北调是为了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是________,形成该特征的气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推算,到2030年,黄淮海平原年缺水量为理00亿立方米,通过南水北调依然不能达到供需平衡,针对这种情况,除调水外还应实施的对策有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50年规划,50年建设,5 000亿元投资——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注定要被历史冠以“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按规划建成后,将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域相互连接,从而构建起“四横三纵”的中国水利地理版图。读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回答问题。(11分)

 (1)长江径流量远大于黄河径流量的主要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南水北调是为了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2分),

形成该特征的气候原因是                                              ____

___                                                                。(2分)

(3)据推算,到2030年,黄淮海平原年缺水量为400亿立方米,通过南水北调依然不能达到供需平衡,针对这种情况,除调水外还应实施的对策有哪些?(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列资料和洞庭湖水系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洞庭湖水系变迁图

材料二: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然而洞庭湖水域的泥沙淤积非常严重,到20世纪末,面积仅剩下2625平方千米。

“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大片湿地的消亡使洞庭湖的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近50年来,洞庭湖经历了35次水灾,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洪水接二连三地肆虐洞庭湖两岸。1996年7月的洪水,直接损失近500亿元。近几十年来,洞庭湖有效蓄洪能力急剧下降。1954年能蓄水314亿立方米,1983年能蓄水187.4亿立方米,1998年只能蓄水170亿立方米。

(1)根据材料说明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哪些生态问题?

(2)引起该现象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

(3)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共15分)

材料一:洞庭湖水系变迁图

材料二: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然而洞庭湖水域的泥沙淤积非常严重,到20世纪末,面积仅剩下2625平方千米。“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大片湿地的消亡使洞庭湖的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近50年来,洞庭湖经历了35次水灾,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洪水接二连三地肆虐洞庭湖两岸。1996年7月的洪水,直接损失近500亿元。近几十年来,洞庭湖有效蓄洪能力急剧下降。1954年能蓄水314亿立方米,1983年能蓄水187.4亿立方米,1998年只能蓄水170亿立方米。

1.比较上面两幅图,洞庭湖面积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材料二分析,面积的变化带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 4分 )。

2.导致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

3.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至少三条)( 3分 )。

4.洞庭湖平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分析其有利自然条件( 4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我爱我的宁夏美,塞上明珠放光辉;高峡出平湖,大坝多奇伟;千里河套歌甜花香,广阔平原牛壮羊肥……”,2008年9月2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分析下列图表资料回答:

资料一:图Ⅰ是宁夏附近区域一月平均气温等值线和年降雪等日数线图;

资料二:图Ⅱ,宁夏沙坡头经过50年不懈的治沙努力,成果卓著,1994年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保500佳单位”的光荣称号。

 

(1)读资料一,Q处有一重要的南北走向山脉            ,在古代称之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原因是什么?

(2)Q处年降雪日数的范围是             ,不同于周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读资料二,回答:

① 图中铁路和被沙障直接阻隔的沙漠分别是              (填正确项字母)。

A.包兰铁路、腾格里沙漠                  B.京包铁路、腾格里沙漠

C.包兰铁路、毛乌素沙漠               D.兰新铁路、毛乌素沙漠

② 沙坡头地区治沙工作卓有成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项字母)。

A.利用麦草、稻草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挡风墙可以削减风速,截留水分

B.方格状沙障能大量吸收地下水,促使植物生长,固定沙丘

C.方格状沙障固沙成本低,费工小,应大规模推广

D.利用麦草、稻草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挡风墙,属于生物固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