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ll届重庆市高三年级考前模拟测试,二诊)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香港境内多低山、丘陵,山峰海拔多为300~400米,平原仅占香港土地面积的1/6。人多地少。
材料二:香港以港立城,城市围绕港区发展。它是著名的自由贸易港,港口设施先进,远洋巨轮可自由出入。经济以服务业为主,与中国内地及亚太其他地区关系密切。
(1)据图9概括香港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经济因素对城市用地结构影响角度分析,图中中心城区的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低级住宅区的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
(2)在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中,香港岛的高级住宅区向半山区和山顶发展,请简要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3)从城市工业布局角度分析,工业区位置的合理性。
表1:选定行业产业结构和就业人数的变化
产业结构(%) | 就业人数(人) | |||
1985年 | 2004年 | 1985年 | 2004年 | |
制造业 | 2.0 | 3.6 | 237072 | 178837 |
零售批发进出口及餐饮业 | 22.8 | 27-5 | 711327 | 1139239 |
运输、通讯 | 8.1 | 10-1 | 115549 | 175523 |
金融,地产及商用服务业 | 16.1 | 21.3 | 235425 | 483522 |
(4)根据表1资料,指出目前香港具有的国际经济职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近20年来,香港对外贸易额不断增长,请简述其原因。
(5)香港土地资源不足,为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采用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2004年12月26日上午8时,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发生了里氏8.9级地震,并引发了巨大的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死亡近16万人。本次海啸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纷纷派遣救援队参与救灾,并捐钱捐物参与印度洋海啸的灾后重建工作。
(1)该海域多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地震诱发了海啸,说明了各种灾害之间具有____________。
(2)本次海啸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其主要的人为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政府派遣了救援队赶赴灾区参与救援,对外称“_______________”,并向主要受灾国捐钱捐物,从救援方式看,上述行为属于_____________。
(4)2005年3月11日,香港演艺界大汇演为海啸灾区筹款3 700多万港元,此举动从救援方式看属于____________。
根据“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和材料,回答下列28题:
材料:2004年12月26日上午8时,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见图)发生了8.9级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多个国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图例甲、乙表示板块边界类型,其中甲是____________边界
A 未定边境 B 洲界 C 生长 D 消亡
【地理——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5年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比较图。
材料二 2004年黄河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图。
(1)如按水质由好到差顺序排列,请写出水质列前两名的河流名称。
(2)上述河流中水质最差的是哪一条并分析其原因。
(3)据2004年黄河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图,说明黄河水系水质类别状况并提出改善黄河水质的合理化建议。
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4年7月20日电中国北极考察站首批队员20日从北京启程,前往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原名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开展科学考察中国北极考察站―黄河站(位于北纬78°55′、东经11°56′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中国在20世纪20年代签署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为中国在群岛建站创造了可能,这一条约规定,各个签约国均有权在群岛上进行考察和开发活动,目前有18个国家在此建立了科学考察站。
材料二 1920年2月9日,英因、美国、丹麦、挪威、瑞典、法国、意大利、荷兰及日本等18个国家,经过繁忙的穿梭外交,在巴黎签订了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行政状态条约,即“斯瓦尔巴德条约”。1925年,中国,前苏联、德国、芬兰、西班牙等33个国家也参加了该条约,成为《斯瓦尔巴德条约》的协约国。
材料三 岛上多崎岖山脉,最高点为海拔1713米的牛顿峰。煤、磷灰石等储量丰富。植被主要是岩高兰和云莓。岛上建有3个国家公园,3个自然保护区,15个鸟禁猎区,3个植物保护区。目前岛上居民约为2400人,人口年自然增长率为―3.55%。
(1)当“雪龙号”科考船到达斯瓦巴群岛的海港时,五星红旗飘向 方向。
(2)图中的比例尺约为 (数字式),海域①的名称是 ,“黄河站”离北极点的最短距离约为 千米,考察站的气候类型是 。
(3)斯瓦尔巴群岛的对外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是 和 从材料三中看,斯瓦尔巴群岛上的经济以是 业和 业为主,该群岛的西部比东部的年平均气温高的原因是 。岛上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其人口再生产类型是 型。
(4)中国科考队员在斯瓦尔群岛海域发现了不少通常生活在法国和美国东海岸的温暖海域的海洋生物―“蓝贻贝”,和居住在加拿大北部的因纽特人首次看到了知更鸟;猎人行走在海面的冰层上,会发生因冰太薄而掉下去的事件一样,这个/发现反映出了什么环境问题? 。也说明生物对地理环境有明显的 作用。
(5)斯瓦尔巴群岛上煤的蕴藏量并不丰厚,将煤运到欧洲大陆的距离又很远,在这里采煤其实是得不偿失的。可是煤炭的开采并未停止,原因是
A.极地附近的煤炭有很大的科研价值
B.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也行使对群岛的主权
C.虽然利润不大,但不开采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
D.挪威本土气候寒冷,对煤炭的需求量很大
(6)材料一中的考察队员到达斯瓦尔群岛上时,以下叙述最不可信的是
A.考察队员看到直升机正在轰走朗伊尔城附近的北极熊等凶猛动物,以防它们伤害居民
B.当天夜晚考察队员看到绚丽多姿的北极光
C.岛上的生活垃圾都要运往挪威本土,以保护斯瓦尔群岛的生态环境
D.“黄河站”的正午太阳高度正在不断减小
(7)中国北极科考队的其中一个重要课题是“北极斯瓦尔巴德地区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系统对比研究”(如“较大面积的冰雪表面,众多的内陆湖泊,高海拔、高纬度的植物分布,等等”)。斯瓦尔马德群岛有“北极地区中的绿洲”之称,而雅鲁藏江大峡谷的热带风光一直延伸到北纬30°的大拐弯处,分析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8)北极和亚北极地区的海洋与海冰系统、气候系统的变化对影响我国的灾害性冷空气活动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北极地区的空间环境扰动会影响到空间天气,并直接影响到我国航天器的应用,北极地区同时也是我国极端生物研发的理想场所。中国北极考察站―黄河站的建立正是为了研究北极的气候和环境变化对我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但考察站却不建立在研究效果更好的北极点附近,却建立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为什么?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