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地区的气温分布特点.主要是受 A.海洋.地形的影响B.大气环流的影响C.太阳辐射.地形的影响D.太阳辐射.海洋的影响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图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度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1)甲、乙两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

(2)图中居民点的分布有何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3)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

(4)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点最易发展成商业中心的是    ,试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东北地区等气温年较差(年较差指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分布图和沿满洲里一绥芬河一线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地区气温年较差最大约为________;主要出现在________省。

(2)

图中P地的气温年较差大约是________。与附近同纬度地区相比,其年较差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3)

简要归纳出东北地区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

(4)

写出地形剖面图中字母A、B、D表示的地形区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D________。

(5)

C地形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简述该商品粮基地的特点及其形成的自然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两地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以及流经两地区主要河流流域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甲、乙两图所示地区的地形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简要说出判断依据。

 

2.A、B两图中,甲地区主要河流流域经地区的气候类型与             图相吻合,描述甲图所示地区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并分析原因。

 

3.乙图所示地区的东、西两侧,有两个面积较大的地形区,比较完成下表

 

地形区名称

农业生产类型

农业生产区位条件

 

乙图东侧

 

 

 

 

 

 

 

乙图西侧

 

 

 

 

 

 

4.在甲图中,若此时昏线恰好通过0°纬线和东经20°的交点,并与东经20°经线斜交成23°26′的交角,且图中a地昼长于夜: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应在             纬线;此时乙图中的河流进入           (枯水期或丰水期);此时我国三个极地科学考察站,黄河站(78°55′N,11°56′E)、中山站(69°22′S,76°22′E)、

长城站(62°13′S,58°58′W)的昼夜状况分别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图表示的是   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此时北京的天气特征是              

2. 图示季节,黄河正值     (汛期、枯水期),水文特点是                           

3. C点夏季盛行        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4. D点的降水类型主要有:                                                 

5. 我国黑龙江北部是世界上水稻种植纬度最高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该地区地处小兴安岭迎风坡,降水较多B.该地区位于大兴安岭的背风坡,气温较高

C、受夏季风影响,该地区夏季高温   D、该地区受低气压控制,降水较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图示意某区域气温的年较差分布(单位:℃)。读图,完成题。

1.图示区域气温年较差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A.由南向北增大                         B.由西向东增大

C.平原地区小,高原、山地大              D.由沿海向内陆、由低纬向高纬增大

2.图中甲地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植被状况

3.下图示意某四地气候资料,其中与上图所示乙地气候特征最相似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