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华北某地区示意图(图5).判断11-13题. 11.该区域地貌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侵蚀 B.风力沉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12.图示堤坝的主要作用是 A.拦沙蓄水 B.发电灌溉 C.防洪抗旱 D.调节气候 13.在区域整治的过程中.下列各地形部位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甲--平整土地.建立基本农田 B.乙--封坡育林育草.涵蓄径流 C.丙--修建梯田.发展林果基地 D.丁--疏浚河道.排沙泄洪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我国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虎山与桥梁(A)的相对高度约为(   )(1分)
A.450米 B.650米 C.750米 D.850米
(2)图中白水河的流向为                    (1分)
(3)简述图示地区地势的基本特征。(2分)
(4)分析B、C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及原因。(2分)
(5)试分析乙村比甲村多地质灾害(泥石流),多雾(深秋的清晨)的原因。(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我国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1分)

(1)如果乙村到虎山的图上水平距离为4厘米,那么一游客从乙村出发到达虎山山顶所要通过的距离大约为多少?(2分)

 

(2)简述图示地区地势的基本特征。(3分)

 

(3)分析B、C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及其原因。(3分)

 

(4)试分析乙村比甲村多地质灾害(泥石流)、多雾(深秋的清晨)的原因。(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我国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虎山与桥梁(A)的相对高度约为(   )(1分)

A.450米 B.650米 C.750米 D.850米

(2)图中白水河的流向为                    (1分)

(3)简述图示地区地势的基本特征。(2分)

(4)分析B、C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及原因。(2分)

(5)试分析乙村比甲村多地质灾害(泥石流),多雾(深秋的清晨)的原因。(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我国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1分)

(1)如果乙村到虎山的图上水平距离为4厘米,那么一游客从乙村出发到达虎山山顶所要通过的距离大约为多少?(2分)
(2)简述图示地区地势的基本特征。(3分)
(3)分析B、C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及其原因。(3分)
(4)试分析乙村比甲村多地质灾害(泥石流)、多雾(深秋的清晨)的原因。(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我国华北某地区的部分资料,据此回答小题。

年份

森林覆

盖率

耕地

面积

年降

水量

气温年

较差

河流含

沙量

粮食平

均亩产

粮食总

产量

1985

19%

333km2

520mm

38℃

10%

205kg

1.025亿kg

1995

10%

478km2

450mm

42℃

35%

135kg

0.975亿kg

1.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人口增长过快

2.提高森林覆盖率对该区农业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夏季气温升高

B.河流含沙量增大

C.地下水的蓄积量增加

D.耕地面积扩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