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闂備胶鍋ㄩ崕濠氭嚈瑜版帒鐒垫い鎺戯攻鐎氾拷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世纪初,世界人口只有约16亿,1999年10月,世界人口已经突破60亿,随着人口激增、生活的需求的扩大以及工业的迅猛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可持续发展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据此回答下题

(1)

有关世界环境问题的叙述,观点不正确的是:

[  ]

A.

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人类生存问题

B.

当今世界工业的迅猛发展,是导致世界环境问题的重要的原因

C.

要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D.

当今环境问题已从局部的地域性走向全球性

(2)

有关追求经济增长时的不正确观点是

[  ]

A.

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应考虑到环境对社会付出的代价

B.

环境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所以必须在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中解决

C.

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和发展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D.

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结果是在全球范围内相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3)

关于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原则

B.

可持续发展应遵循公平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共同性原则三个基本原则

C.

公平性原则是指人类的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公平

D.

共同性原则是指全球各国必须走共同发展的道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407年,匈奴族首领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在无定河以北、黑水以南修筑都城(统万城)。赫连勃勃曾叹曰:“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自马岭以北,大河以南,未有若此之善者也。”北魏灭夏以后,这里成为牧场,唐初为农业区,唐末以后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底沙泛起成流沙。至北宋末,这里已是一片沙漠(今毛乌素沙漠)。

——摘编自白寿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隋至宋初统万城地区人口统计略表

    时间

    户数

  口数(每户以5口估算)

    隋

    11 673

    58 365

    唐中期

    12 635

    63 175

    北宋初期

    2l 386

    106930

——摘编自《隋书》《旧唐书》《太平寰宇记》等

 材料三

1886年美国首次出现沙尘暴,1894年和1913年美国中西部地区又分别发生两次沙尘暴。1931年发生严重干旱,1932年冬刮起了强风,加剧了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芜。据美国官方统计,如果以能见度小于一英里为准的话,这样的沙尘暴1932年14次,1933年38次,1934年22次,1935年40次。整个沙尘暴肆虐范围达1000万英亩。沙尘暴造成美国农业减产和农业收入减少。频繁的沙尘暴对很多美国人来说,如同恶梦一般。当时的一首歌这样唱道:“这漫天尘土侵入我的家乡,从此我不得不漂泊四方。一场尘暴来势汹汹……好像乌云遮住太阳。”  

                                       ——摘编自(美)唐纳德·沃斯特《尘暴》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统万城建于哪一历史时期,说明该城所在地区自建城至北宋年末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沙尘暴频发的历史原因及影响。

材料四

    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青水秀,森林繁茂。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强度加大(图1),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到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只及美国平均水平的45%。1933年开始,在田纳西河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严格管理下,实施了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和开发(图2)。取得了全流域水电、火电、核电并网供电,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污染,改善水质,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效益。到20世纪80年代,谈流域人均年收入已迭到全美国的平均水平。

                 图1

图2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

(3)分析图8,说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4)依据资料和图9信息,指出对田纳西河治理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说明其效益。

材料五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如南北差距继续扩大、世界人口剧增、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对世界环境和发展中国家的关键问题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基本纲领,并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有183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可持续发展观被不同国家所认同。

(5)联系材料五,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可持续发展观能够被不同国家所认同。

材料六

    就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曾做出如下论断:恩格斯说:“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马克思说:“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

(6)联系材料五、六,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理解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量的废旧农用薄膜、包装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以下统称为塑料包装物)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因此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一是“视觉污染”。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环境;二是“潜在危害”。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其次,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再次,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材料二某生产餐具的国有企业,面对本厂产品积压,连年亏损和政府提出“1999年底彻底解决白色污染难题”的现状,他们深入调研、决心抓住机遇,发挥厂内科研优势,刻苦攻关,开发出以秸秆为原料的一次性餐具,用后可迅速降解,备受欢迎。企业大量生产,很快扭亏为盈,进入快速发展期。?

材料三自1999年6月起,我国在南海实施为期60天的伏季休渔期,在此期间该水域不得有渔船作业。?

材料四今后随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1)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  )?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末?

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材料?

(2)南海伏季休渔是为了保护海洋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资源,避免由于滥捕滥捞而濒临灭绝。这种做法体现了_____________思想。?

(3)根据我国国情,目前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巨大压力具体表现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