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的环境承载量 定义: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 环境承载量 容纳能力 要求:旅游活动规模与旅游区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在旅游环境承载量的定义中..中心词为“容纳能力 .其内涵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1)满足游人的最低游览要求达到保护风景区的环境质量要求. 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既不能规模过大.超过环境承载量.造成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又不能规模太小.开发不足.造成对资源的浪费.把握旅游的环境承载量.并据此确定旅游活动的适当规模.是保证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措施. [经典例题1]旅游的环境承载量中的容人量是指( ) A.景点旅游单位面积内所容纳的游人数 B.景区旅游单位面积内所容纳的游人数 C.在满足游人游览的心理要求的基础上.景点旅游单位面积所容纳的游人数 D.在满足游人游览的心理要求的基础上.景区旅游单位面积所容纳的游人数 解析: (1)旅游的环境承载量的统计.其环境必须满足游人游览的心理要求.否则该环境就不能称为旅游环境.依据这一点.解题时我们可以首先排除A.B两选项.(2)景点是指某一观景点.景区是比景点空间范围更广一些的地域单元.它包括若干个景点.连接景点间的道路.以及那些构成旅游活动的环境但又不为旅游活动直接占用的空间.景区环境承载量较能反映旅游环境承载量的本质.故选D项. 答案: D [经典例题2] 桂林和杭州两大旅游城市在接待境外游客方面常常不相上下.有时桂林甚至超越杭州.但在接待国内游客方面.杭州每年约有2000万人次.而桂林只有600-700万人次.请分析其原因. 解析: (1)杭州西湖山水秀美.桂林漓江山水奇特.都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都有较高的奇特性.故旅游价值相近.(2)评价一地的旅游资源.需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①游览价值,②市场距离,③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④地区接待能力,⑤旅游的环境承载量.对某一地旅游评价当然不一定面面俱到.可选择对当地产生较大影响的某几方面展开. 答案:(1)桂林和杭州的游览价值相近.境处游客比较富裕.以航空交通方式旅行.桂林.杭州对他们来说.市场距离差异小.故接待数量不相上下.(2)第一.国内的游客还不够富裕.大部分选择火车或汽车作为旅行交通工具.第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受经济条件和休闲时间的影响.到杭州的经济距离短.到桂林的经济距离长.第二.桂林地处我国西南部.交通不便,而杭州地处东部沿海.交通发达.杭州的通达度比桂林好. [知能训练]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青藏铁路北段西宁至格尔木早已修建完,南段于2 005年1 0月1 5铺通,2006年7月1日投入试运行。上海到拉萨特快列车已于十月黄金周中首次运行。青藏地区自然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攻克许多技术难题,同时还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材料二: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据新华社西宁2005年8月1 5日电)。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大的变化,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

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1)在材料二中,科学家们采用了一种现代化技术对中国大陆地壳运动进行了长期监测,从而发现了青藏高原的移动,该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同步卫星监测技术

(2)连接青藏铁路北段与南段的铁路枢纽是         ,北段穿过我国的         盆地,南段将穿过我国面积最大的         自然保护区。

(3)与全国其它省区相比较,西藏的太阳能和地热能资源都较丰富。请分析说明其丰富的原因:

太阳能

地热能

(4)布达拉宫每日开放6.5小时,日接待游客量限定在850人以内。其主要原因是(单项选择)

A.变通条件不便                         B.有利于游客适应高原气候

C.旅游环境承载量限制                   D.游客量不足

(5)该地区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  (单项选择)

A.该地气温高,雨量充沛

B.该地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

C.该地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D.该地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6)青藏铁路约有150千米的路段实施了“以桥代路”工程,主要原因是(多项选择)

A.铁路沿线沟壑纵横                     B.避免风沙掩埋铁路

C.铁路沿线有多年冻土                   D.为动物留出生态通道

(7)关于青藏铁路建设的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项选择)

A.大规模开发两藏的矿产资源

B.促进民族团结与区域文化交流

C.在喀斯特地区开辟一条新的旅游热线

D.完善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8)下图为某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多项选择)

A.该山南坡的白然带比北坡丰富

B.该山北坡相对高度比南坡高

C.该山南坡的雪线比北坡低

D.该山是位于中尼边境的珠穆朗玛峰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青藏铁路北段西宁至格尔木早已修建完,南段于2 005年1 0月1 5铺通,2006年7月1日投入试运行。上海到拉萨特快列车已于十月黄金周中首次运行。青藏地区自然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攻克许多技术难题,同时还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材料二: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据新华社西宁2005年8月1 5日电)。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大的变化,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

       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1)在材料二中,科学家们采用了一种现代化技术对中国大陆地壳运动进行了长期监测,从而发现了青藏高原的移动,该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同步卫星监测技术

   (2)连接青藏铁路北段与南段的铁路枢纽是         ,北段穿过我国的         盆地,南段将穿过我国面积最大的         自然保护区。

   (3)与全国其它省区相比较,西藏的太阳能和地热能资源都较丰富。请分析说明其丰富的原因:

太阳能                                                              

地热能                                                              

   (4)布达拉宫每日开放6.5小时,日接待游客量限定在850人以内。其主要原因是(    )(单项选择)

              A.变通条件不便                          B.有利于游客适应高原气候

              C.旅游环境承载量限制                D.游客量不足

   (5)该地区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    )  (单项选择)

              A.该地气温高,雨量充沛           

B.该地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

              C.该地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D.该地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6)青藏铁路约有150千米的路段实施了“以桥代路”工程,主要原因是(    )(多项选择)

              A.铁路沿线沟壑纵横                   B.避免风沙掩埋铁路

              C.铁路沿线有多年冻土                D.为动物留出生态通道

   (7)关于青藏铁路建设的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多项选择)

              A.大规模开发西藏的矿产资源

              B.促进民族团结与区域文化交流

              C.在喀斯特地区开辟一条新的旅游热线

              D.完善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寨沟是我国著名风景旅游胜地,是中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国际桂冠的旅游胜地。九寨沟“水光浮翠,倒影林岚”,翠海、叠瀑、彩林、银峰以及特异的藏族风情,相互交融形成一个令人神往的“神话世界”、“人间仙境”。

九寨沟1984年正式对外开放为生态旅游区,旅游者蜂拥而至,2000年以来,每年游客量都超过100万人次。“黄金周”里游客塞满九寨沟,车队排成了长龙;沟内平地起新楼,客栈、宾馆林立,城市化的设施遍布九寨沟;旅游业的兴旺使大量的饭店、商场、宾馆、旅行社等涌进沟内,污水垃圾遍地,九寨沟管理局的监测结果表明九寨沟的水体已经有富营养化的趋势,湖泊有沼泽化倾向。

材料二  世界银行环境部和生态旅游学会给生态旅游下的定义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去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它不会破坏自然,而且它会使当地社区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

1. 九寨沟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从其形成条件看,翠海属于自然旅游资源中的       旅游资源,彩林属于自然旅游资源中的       旅游资源。

2. 九寨沟当地居民的特色饮食有                   

3. 旅游旺季时,九寨沟景区人满为患,大大超过了其环境承载量。简述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4. 针对九寨沟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为九寨沟开展生态旅游提出合理的建议:

                                                                              

                                                                              

                                                               (至少答出四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青藏铁路北段西宁至格尔木早已修建完,南段于2005年10月15铺通,2006年7月1日投入试运行。上海到拉萨特快列车已于十月黄金周中首次运行。青藏地区自然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攻克许多技术难题,同时还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材料二: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据新华社西宁2005年8月15日电)。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大的变化,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

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1)

在材料二中,科学家们采用了一种现代化技术对中国大陆地壳运动进行了长期监测,从而发现了青藏高原的移动,该技术是

[  ]

A.

遥感技术

B.

地理信息技术

C.

全球定位系统

D.

全球同步卫星监测技术

(2)

连接青藏铁路北段与南段的铁路枢纽是________,北段穿过我国的________盆地,南段将穿过我国面积最大的________自然保护区。

(3)

与全国其它省区相比较,西藏的太阳能和地热能资源都较丰富。请分析说明其丰富的原因:

太阳能___________________

地热能___________________

(4)

布达拉宫每日开放6.5小时,日接待游客量限定在850人以内。其主要原因是

[  ]

A.

变通条件不便

B.

有利于游客适应高原气候

C.

旅游环境承载量限制

D.

游客量不足

(5)

该地区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

[  ]

A.

该地气温高,雨量充沛

B.

该地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

C.

该地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D.

该地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6)

青藏铁路约有150千米的路段实施了“以桥代路”工程,主要原因是

A.

铁路沿线沟壑纵横

B.

避免风沙掩埋铁路

C.

铁路沿线有多年冻土

D.

为动物留出生态通道

(7)

关于青藏铁路建设的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大规模开发两藏的矿产资源

B.

促进民族团结与区域文化交流

C.

在喀斯特地区开辟一条新的旅游热线

D.

完善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