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第26次中国南极内陆考察队于2009年10月21日出征南极。本次考察队除执行长城站、中山站的常规科学考察外,还将重点进行昆仑站和格罗夫山的内陆科学考察。考察期间,考察队员将在昆仑站构筑深层冰芯钻探的场地。
(1)2009年1月27日,中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胜利建成,该考察站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选址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____;考察队要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数字南极”的构建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对“数字南极”的利用,叙述错误的是( )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对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
D.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两例。
(2011·淮南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5分)
第26次中国南极内陆考察队于2009年10月21日出征南极。本次考察队除执行长城站、中山站的常规科学考察外,还将重点进行昆仑站和格罗夫山的内陆科学考察。考察期间,考察队员将在昆仑站构筑深层冰芯钻探的场地。
(1)2009年1月27日,中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胜利建成,该考察站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选址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____;考察队要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
(2)“数字南极”的构建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对“数字南极”的利用,叙述错误的是 ( )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对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
D.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两例。
我国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读下图完成26~27题。
1.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平原—高原—山地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增,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径流量变化从北向南依次减小
2.东部季风区的同一性主要表现在 ( )
A.受夏季风影响 B.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
C.位于干旱地区 D.南北热量条件相差较大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26~27题。
1.全球温度上升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关系密切。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
B.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C.二氧化碳强烈反射地面短波辐射
D.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2.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
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