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四大工程中.对北京社会经济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工程是 ①南水北调 ②西气东输 ③西电东送 ④青藏铁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随着北京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首钢耗能与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个距天安门只有17千米,地处城市西部上风向的首都钢铁工业公司,对北京市区环境质量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使得首钢的发展与首都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材料二  2006年3月,备受国内外关注的“首钢搬迁”终于动工,首钢的冶炼部分将全部从北京迁至于渤海湾河北省唐山滦南县的曹妃甸,而其总部和研发体系仍将保留在北京地区。

材料三  随着港口建设和首钢的搬迁,曹妃甸地区将建成一个国际性铁矿、煤炭、原油、天然气等资源的集散枢纽港,世界级重代工工业基地,国家商业性能源储备和调配中心,以及国家重化工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

材料四  “曹妃甸位置示意图”(图1)和“曹妃甸规划示意图”(图2)

图1                          图2

材料五  钢铁工业生产流程模式图(图3)。

图3

    (1)在图2中有钢铁工业区、石油化工区、火电厂和机械制造区,图中①~④依是    

                A.石油代工区、火电厂、钢铁工业区、机械制造区

B.火电厂、钢铁工业区、机械制造区、石油化工区

C.机械制造区、石油化工区、火电厂、钢铁工业区

D.钢铁工业区、机械制造区、火电厂、石油化工区

   (2)简要分析曹妃甸地区建成我国未来钢铁、重化工工业区的有利条件。

   (3)据图3分析,该工业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

   (4)简要说明首钢的搬迁对滦南的区域发展有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随着北京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首钢耗能与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个距天安门只有17千米,地处城市西部上风向的首都钢铁工业公司,对北京市区环境质量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使得首钢的发展与首都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材料二  2006年3月,备受国内外关注的“首钢搬迁”终于动工,首钢的冶炼部分将全部从北京迁至于渤海湾河北省唐山滦南县的曹妃甸,而其总部和研发体系仍将保留在北京地区。

材料三  随着港口建设和首钢的搬迁,曹妃甸地区将建成一个国际性铁矿、煤炭、原油、天然气等资源的集散枢纽港,世界级重代工工业基地,国家商业性能源储备和调配中心,以及国家重化工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

材料四  “曹妃甸位置示意图”(图1)和“曹妃甸规划示意图”(图2)

图1                          图2

材料五  钢铁工业生产流程模式图(图3)。

图3

    (1)在图2中有钢铁工业区、石油化工区、火电厂和机械制造区,图中①~④依是    

                A.石油代工区、火电厂、钢铁工业区、机械制造区

B.火电厂、钢铁工业区、机械制造区、石油化工区

C.机械制造区、石油化工区、火电厂、钢铁工业区

D.钢铁工业区、机械制造区、火电厂、石油化工区

   (2)简要分析曹妃甸地区建成我国未来钢铁、重化工工业区的有利条件。

   (3)据图3分析,该工业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

   (4)简要说明首钢的搬迁对滦南的区域发展有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于2008年10月9日—12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的重要议题是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我们党执政为民思想的重要实践和新举措。

材料一:中国生态农业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形成生态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材料二:我国农业区和生态农业模式图

阅读材料一、二,回答下列问题。

   (1)将甲、乙、丙、丁四种生态农业模式图与农业区序号对应连线。

   (2)①②两区域如果不合理耕作,将会导致共同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3)近些年来,④区域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已受到很大的限制。试分析其原因,并为该区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三: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凤阳县许多人外出逃荒要饭。没有外出的小岗生产队社员为免于饿死,在11月24日夜晚聚在一起写下包干到户的保证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们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4)试分析小岗生产队社员“包干到户”的举动如此神秘而悲壮的原因。

(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广大农民的革命性创造。试概括归纳其历史意义。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让亿万农民解决了温饱,初步实现了小康。由于家庭承包经营的生产专业化、市场化、机械化水平都比较低,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如今,在现有的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期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又让农民找到了一条向全面小康迈进之路。

(6)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农业发展 适度规模经营的经济意义。

材料五: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某村量身制定了2009年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措施:根据本村地低易涝的实际,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摆在最为突出的位置;加强科技普及,争取每个农户都有一名科技明白人;进一步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7)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简要分析该村的上述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于2008年10月9日~12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的重要议题是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我们党执政为民思想的重要实践和新举措。

    材料一  中国生态农业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材料二  我国农业区和生态农业模式图

阅读材料一、二,回答下列问题。

(1)将甲、乙、丙、丁四种生态农业模式图与农业区序号对应连线。

(2)①②两区域如果不合理耕作,将会导致共同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3)近些年来,④区域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已受到很大限制.试分析其原因,并为该区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台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共同对付人类所面临的灾难,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协调发展,建立和谐社会是人类文明的理想目标。

材料二:从1923年起,美国进入了持续6年的繁荣时期。由于这一时期主要是在柯立芝总统任内,因此又称“柯立芝繁荣”。但是,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下图为田纳西水利工程)

材料三:1959年全国出现了“受灾范围之大,在五十年代是前所未有的”严重自然灾害,受灾面积达4463万公顷,成灾(收成减产30%以上为成灾)面积1373万公顷。其中成灾占受灾面积比例30.8%,与历年比并不高,但集中在主要产粮区河南、山东、四川、安徽、湖北、湖南、黑龙江等省区的旱灾,占全国成灾面积的82.9%。而且各种灾害交替出现,对粮食生长影响十分严重,本年1-4月,河北、黑龙江出现严重春旱,影响300万公顷农作物,黑龙江受旱达4-5寸深,为历史罕见。4-5月的霜冻造成华北、黑龙江50多万公顷农田受灾。与此相反,从2-6月,南方三次出现洪涝灾害,珠江、长江、淮河流域洪水泛滥,造成200多万公顷农田被淹。3-6月,东部沿海和华北地区又发生风雹灾害……

困难时期尚未过去的1961年5月31日,刘少奇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已经指出:“这几年发生的问题,到底主要是由于天灾呢,还是由于我们工作中间的缺点错误呢?湖南农民有一句话,他们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摘自陈东林“天灾”、“人祸”关系的计量历史考察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繁荣背后隐藏着哪些严重的危机?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先后采取了什么不同的对策?田纳西水利工程的修建体现了哪一应对危机的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概括这次灾害的特点。这次灾害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刘少奇“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恢复发展经济?

材料四:2008年元月10日开始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冻雨、雪灾,给我国很多省区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读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和2008年元月南方冻雨灾害分布严重省份图和我国主要救灾物质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回答(4)—(6)问。  

  

   (4)简析本次冻雨、暴雪产生严重灾害的原因。

   (5)此次冻雨、雪灾中京珠高速湖南受灾地区,应从我国主要救灾物质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中      基地运送物资

   (6)将下列自然灾害的数字代号填入相应空格内

①洪水   ②风暴潮   ③干旱   ④水土流失   ⑤泥石流   ⑥台风

在地区II内           灾害的分布地区最广;与其它地区相比,地区Ⅳ      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在我国分布地区最广的是     

按所在的地球圈层与灾害成因分类,在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发生在岩石圈的有                  ,发生在水圈的有                 

材料五 :2008年1月,一场五十年一遇的冰雪灾害袭击了我国部分地区。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部署,统筹规划,动员和调集全国的力量共同抗击灾害;中央领导同志分赴灾区一线,指导抗灾救灾工作,慰问灾区干部群众;受灾地区干部以身作则、忠于职守,带领群众扫雪除冰,妥善安排群众生活,严防不法行为发生;从祖国的南部到北部,从机关部委到企事业单位,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心相连,爱相聚,都以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支援抗灾救灾……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迎战冰雪的重大胜利。

   (7)总结抗击冰雪灾害取得胜利的原因,谈谈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材料六:中国气象局局长坦言:此次连续发生四场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没有事先料到,对后面可能出现的灾害缺乏足够的估计。“虽然没一场天气过程我们都准确预报了,但都是对一个过程、一个过程的预报,对后面连续那么多的过程,对冬季南方是下雨还是下雪都难以作出肯定的预报。”

   (8)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加强气象预报以降低灾害损失”的哲学依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