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表.回答14-15题 地区 国内生产总值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A 5408.8 1.6 47.4 51.0 40627 B 11674.4 8.8 50.2 41.0 14908 C 4340.9 19.5 40.0 40.5 6565 D 1180.0 23.8 40.2 36.0 3140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于2010年11月5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在全国引起广泛热议。 “海水西调,引渤入新”事业的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
材料二:海水西调入疆构想图(图15)。

⑴图中调水线路依次经过我国                      和塔里木盆地等主要地形区。(2分)
⑵图中A、B、C三地所属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此规律产生的主导因素是                   。(2分)
⑶该工程建设可能对沿线地区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 (2分)
⑷分析图14中A、C两地气候特征差异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6分)

区   域
A
C
气候特征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不利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于2010年11月5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在全国引起广泛热议。 “海水西调,引渤入新”事业的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
材料二:海水西调入疆构想图(图15)。

⑴图中调水线路依次经过我国                      和塔里木盆地等主要地形区。
⑵图中A、B、C三地所属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此规律产生的主导因素是                   
⑶该工程建设可能对沿线地区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
⑷分析图14中A、C两地气候特征差异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   域
A
C
气候特征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不利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于2010年11月5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在全国引起广泛热议。 “海水西调,引渤入新”事业的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

材料二:海水西调入疆构想图(图15)。

⑴图中调水线路依次经过我国                      和塔里木盆地等主要地形区。

⑵图中A、B、C三地所属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此规律产生的主导因素是                   

⑶该工程建设可能对沿线地区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

⑷分析图14中A、C两地气候特征差异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   域

A

C

气候特征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不利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于2010年11月5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在全国引起广泛热议。 “海水西调,引渤入新”事业的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

材料二:海水西调入疆构想图(图15)。

⑴图中调水线路依次经过我国                        和塔里木盆地等主要地形区。(2分)

⑵图中A、B、C三地所属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此规律产生的主导因素是                    。(2分)

⑶该工程建设可能对沿线地区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 (2分)

⑷分析图14中A、C两地气候特征差异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6分)

区    域

A

C

气候特征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不利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比较表。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京津冀地区

东北三省

占全国国

内生产总

 

 

 

 

 

值比重

 

 

 

 

 

2003年经济

 

 

 

 

 

总量(亿元)

23789

11335

13094

12957

61184

(52.2%)

 

 

 

 

 

增速均值

14.8%

15.5%

12.2%

10.7%

9.1%

2002年三大

 

 

 

 

 

产业结构比重

6∶52.1∶41.9

4.9∶49.8∶45.3

10.0∶45.7∶44.3

12.8∶49.7∶37.5

2003年三大产

 

 

 

 

 

业结构比重

5.1∶54.6∶40.3

4.1∶52.4∶43.5

9.5∶47.2∶43.3

12.5∶50.4∶37.1

14.6∶52.3∶33.1

 

(1)四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今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的比重将最可能得到提升的有(多选)(  )

A.劳动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

C.技术密集型 D.资源密集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