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比较我国南方和北方文化事物和现象方面的差异,回答以下问题
(1)填写下列表格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⑨ |
耕地类型 | 主要粮食作物 | 主要油料作物 | 主要糖 料作物 | 主要能源 | 传统交通工具 | 饮食习惯 | 住宅特点 | 运动项目 | |
北方 |
|
|
|
|
|
|
|
|
|
南方 |
|
|
|
|
|
|
|
|
|
(2)表中所示的文化事物,属于物质文化事物的有( ),属于精神文化事物的有( )
(3)简要说明南北文化事物的差异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下表是我国某科研机构于1995年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的预计,据此回答有关问题。(10分)
对我国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的预计(1995年)
潜力地区 |
年生物量 (万吨) |
可承载人 口(万) |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
大兴安岭北部 |
4 800 |
480 |
38 |
东北地区 |
105 100 |
23 000 |
229 |
华北地区、黄土高原东部、苏皖北部、辽南 |
87 900 |
22 000 |
279 |
长江中下游 |
88 600 |
22 000 |
395 |
江南丘陵、南岭、武夷山区、四川盆地、湘西—黔东 |
229 700 |
57 000 |
427 |
台湾中北部、福建东南部、两广东南部、滇南 |
91 900 |
22 900 |
460 |
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西双版纳、藏东南 |
22 400 |
5 600 |
486 |
内蒙古、宁夏、吉林西部、河西走廊、新疆 |
85 600 |
8 500 |
32 |
青海、西藏 |
10 000 |
1 000 |
4 |
(1)比较我国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地区的环境承载力有何差异?(4分)
(2)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能否向西部地区进行大量的人口迁入,试从人口合理容量角度加以说明。(6分)
读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周报(2000年6月),解答下列问题:
我国部分地区城市质量周报(2000年6月)(1)经济特区中,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是________。直辖市中,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的是________。
(2)北方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差的是________,其首要污染物产生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南方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差的是________,其首要污染物产生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其他直辖市相比,表中数据表明上海空气质量良好,为进一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可采取的相应措施有:________。(填人一个以上正确选项的字母,多填错填均不得分。)
A.植树种草,大力发展城市绿化
B.优化道路设计,保证车辆通畅
C.整治苏州河,减少污水排放
D.实行垃圾分类,化废为宝,综合作用
E.市区禁止汽车鸣号,控制噪声
F.使用无铅汽油,逐步淘汰燃油助动车
G.市郊农村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H.加强环境管理,公布空气质量日报
(4)以上城市中,酸雨出现概率最高的城市是________,该城市多酸雨除与人类活动排放大量有害物质相关外,其特有的________天气特征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5)以下情况属于酸雨造成的危害的是
[ ]
A.河湖海洋中,鱼类大量死亡
B.建筑物表面被腐蚀
C.土壤酸化,森林和农作物生长受阻
D.人体免疫能力受到侵害,皮肤癌发病率增加
E.气候异常变化
(6)以下哪些措施,可有效减少城市酸雨的产生
[ ]
A.改变燃料构成,以石化燃料向清洁能源转换
B.将生石灰与含硫煤混合使用,减少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的SO2
C.加高工厂烟囱的高度
D.在已经酸化的土壤中掺入石灰
E.禁止冰柜和电冰箱使用氯氟烃
F.降低交通工具的能耗
(25分)阅读有关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昆明准静止锋示意圈(左图) 昆明准静止锋位置圈(右图)
材料二 西南部分地区等高线图及成都、重庆城市地域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 目前我国石漠化正在以每年2500平方公里的面积扩大,其治理难度甚至超过沙漠化,并口日益成为制约西南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顽疾。下图是西南某区域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人口环境容量统计圈。
(1)昆明和贵阳的气候分别具有"四季如春"和"冬无三日晴"的特点。据材料一分析上述气候特点的成因。(10分)
(2)成都、重庆的城市地域形态差异显著,成都是集中式,重庆是组团式。据材料二分析导致其差异的原因。(6分)
(3)在材料二等高线图中用粗线条绘出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并注明名称。(3分)
(4)据材料三,分析曲线②变化的特点及其主要原因(6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