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回答17-19题 17.图示地区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 A. 平原 B. 盆地 C. 丘陵 D. 高原 18.图中耕地最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 A. 水稻 B. 茶 C. 天然橡胶 D.小麦 19.图示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有( ) ①大力改良红壤 ②扩大棉花种植南积 ③应用大型农业机械 ④保持水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比例尺1:200 000),其中虚线a、b分别为两个不同季节的水位,(单位:m),回答17~18题:

17.图中a、b水位差可能是    (    )

A.0.9 m         B.1.2 m         C.1.4m           D.1.5 m

18.春季时a、b等值线之间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

A.洪涝灾害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地震灾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我国广西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图8)。回答17~18题。

17.此图反映了该地区主要的旅游景观

A.喀斯特地貌景观      B.花岗岩地貌景观

C.瀑布                D.民族风情

18.广西旅游局于2013年重点培育以中心城市和品牌旅游目的地为依托的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其主要意义是

A.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B.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C.增加城市居民的旅游方式

D.拓宽农村对外交流渠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为某年6月上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长江水系图

材料三 淮河流域图

材料四 据水文资料统计,20世纪以后,淮河流域发生的大洪水有17次之多;长江流域仅发生两次特大洪水灾害,1954年,洪峰流量是43 400立方米/秒,相应水位为34.55米;1998年,洪峰流量是28 800立方米/秒,相应水位为35.94米。

(1)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材料一图所示位置并长时间滞留,即锋面雨带长时间滞留在_______地区,试分析其对我国东部所造成的自然灾害情况。

(2)试分析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的频率低于淮河流域的自然原因。

(3)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繁发生,试从气候、水系、地形等因素分析其成因。

(4)你认为如何解决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大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右图为某年6月上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长江水系图(下图)

    材料三  淮河流域图(下图)

    材料四  据水文资料统计,20世纪以后,淮河流域发生的大洪水有17次之多;长江流域仅发生两次特大洪水灾害, 1954年,洪峰流量是43 400立方米/秒,相应水位为34.55米;1998年,洪峰流量是28 800立方米/秒,相应水位为 35.94米。

    (1)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材料一图所示位置并长时间滞留,即锋面雨带长时间滞留在            地区,试分析其对我国东部所造成的自然灾害情况。(6分)

    (2)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繁发生,试从气候、水系、地形等因素分析其成因。(6分)

    (3)你认为如何解决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大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为某年6月上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长江水系图(下图)

  材料三 淮河流域图(下图)

  材料四 据水文资料统计,20世纪以后,淮河流域发生的大洪水有17次之多;长江流域仅发生两次特大洪水灾害,1954年,洪峰流量是43400立方米/秒,相应水位为34.55米;1998年,洪峰流量是28800立方米/秒,相应水位为35.94米。

(1)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材料一图所示位置并长时间滞留,即锋面雨带长时间滞留在________地区,试分析其对我国东部所造成的自然灾害情况。

(2)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繁发生,试从气候、水系、地形等因素分析其成因。

(3)你认为如何解决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