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材料一 今年旱灾严重威胁我国的西南地区.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自然灾害中有85%为气象灾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50%左右. 材料二 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分布图. (1)图中A.B两地干旱灾害严重.试分析说明两地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其自然原因 (2)图中C地区也是地震和泥石流多发地区. 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分析导致该地区三种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 (3)分析今年C地区旱灾严重的自然原因.为减轻旱灾.应采取哪些措施?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选做题:请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选修2——海洋地理】赤潮又称红潮,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暴发性地增殖造成的。2008年我国海域共发生赤潮68次,累计面积约13.738平方千米,直接经济损失0.02亿元,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008年我国赤潮发生的次数最多、面积最大的海域是    ,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防治赤潮的措施有哪些?(至少答3点,6分)

B.【地理5—自然灾害与防治】下为“历史上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统计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甲是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的区域,受灾也相对严重。试着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方面分析原因。

 

(2) 以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灾害死亡人数多,财产损失少。现今,同样的洪灾,死亡人数少,财产损失却巨大。试着对比简要分析其差异的成因。

 

 

C.【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涉水卫生”。联合国秘书长在宣布今年主题的时候曾介绍,目前世界上有20多亿人缺乏基本环卫服务;发展中国家有90%以上的污水实行无处理排放,造成水源污染;全世界每个星期都有4万多人死于与水质低劣和与卫生条件差相关的疾病。水卫生是环境卫生的关键,专家预测:21世纪中国将面临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双重压力。保护水环境已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

 

 

 

(1)材料显示我国七大水系中水质最好的是     。(填前两大水系)试分析我国南北方河流水质有何差别?(4分)

 

 

(2)材料显示我国七大水系中水质最差的是     。其水质最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我国是多自然灾害的国家。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过去的2200年间,我国共发生大水灾1600多次,大旱灾也有1600多次。1977年以前的508年中,称得上“风调雨顺”的年份仅有7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灾的耕地每年都在40%左右。

  材料二 2002年从3月18日傍晚起,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大气过程,持续时间最长达100小时,甘肃局部地区能见度小于50米;20日一天内便给北京“输送”了3万吨沙土,北京人均分摊3千克。

  材料三 2002年3月29日《中国环境报》以“高科技‘千里眼’锁定沙尘暴”为题报道:我国对沙尘暴研究使用的方法与手段同发达国家并无太大区别,已建立了由激光雷达和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观测信息接收站等组成的遥感系统和由25个监测站组成的地面监测网络系统,覆盖了北方200多万平方千米的荒漠化土地。

(1)

水旱灾害是我国严重的自然灾害,它的频发地区是________(填灾害区名称)。我国夏季多暴雨,暴雨在山区可能诱发泥石流、滑坡等________灾害。目前人类尚不能控制水旱灾害的发生。我国通过大规模的________和营造防护林等改善________的工程措施,以减轻灾害的损失。

(2)

试分析沙尘暴天气形成的原因。

(3)

为了减轻沙尘暴天气的危害,可采取哪些对策?

(4)

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一样,对大尺度天气系统和大范围自然灾害的研究,目前水平处于

[  ]

A.

跟踪阶段——实时报告事象的发生、过程、影响

B.

探索阶段——寻找科学的研究方法,凭经验预测其发展变化

C.

预报阶段——根据发生机制,预测将发生的时间、强度、发展和影响

D.

控制阶段——虽不能控制其发生,但能对发生时间、强度和演变加以控制

(5)

简要说明高科技在这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9年早春,我国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低,气温偏高,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部分小麦主产省区暴发了严重的干旱,对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

  材料二 部分严重受灾省区分布图。

(1)解释东北地区较全国其他地区旱灾偏轻的原因。

(2)山东省受灾面积较大,根据所学知识说出防灾减灾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近十年以来,我国中西部的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为我国区域图。图2为黄河壶口瀑布。

  材料二 图1中阴影部分以干旱严重闻名,该地地形破碎,起伏大,属于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

  材料三 葡萄是喜光作物,适宜在坡地上栽培,水热系数(K值)是影响葡萄品质的重要因素。(K:∑P/∑t×10,其中K为水热系数,∑P为温度≥10℃时期的降水量,∑t为温度>10℃期间的活动积温)。

(1)黄河壶口瀑布位于位于黄土高原深处的两省交界处,瀑布流向与此河段的整体流向一致,推断壶口瀑布向________(北或南)侵蚀。图1中渭河谷地的成因是________

(2)分别简述本地区旱灾灾情与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3)与世界葡萄酒之都相比较,材料中咸阳乾县、礼泉等地的水热系数情况如何?分析该地区葡萄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华社2009114日讯 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今年春运预计发送旅客人数超过23亿。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流向及流动规模图

(1)

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怎样的?

(2)

从材料二看出,人口迁入地区主要是________(经济地带),结合材料二,试分析其原因。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哪些影响?

(3)

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

近年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对优秀人才的进入取消了户口限制,这种行为

[  ]

A.

使城市人口增加,会导致城市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B.

使劳动力和劳动市场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配合

C.

缓解了人口迁出地区的人地矛盾

D.

有利于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