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2009年10月11日上午10时许,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浦东外高桥的极地考察国内基地出发,启程前往南极。此次考察为期约180天,拟定于次年4月10日返回上海。
材料二 此次前往南极科考航线示意图
(1)科考船从上海出发时,沿途海域此时多台风天气,下列关于该天气系统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2)图中③点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其成因是 。
(3)经过图中②点海域附近时,周围海域与陆地上的等温线分布如右图所示,此时影响甲处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影响乙处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双选题)
A.中山站盛行势力强劲的东北风
B.南极大陆终年严寒,最主要的原因是纬度高
C.此次科考期间易观察到极光现象,是研究极光的最佳时机
D.经过④海域时遇到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0分)
材料一 2009年10月11日上午10时许,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浦东外高桥的极地考察国内基地出发,启程前往南极。此次考察为期约180天,拟定于次年4月10日返回上海。
材料二 此次前往南极科考航线示意图
(1)科考船从上海出发时,沿途海域此时多台风天气,下列关于该天气系统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2分)
(2)图中③点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其成因是 。(3分)
(3)经过图中②点海域附近时,周围海域与陆地上的等温线分布如右图所示,此时影响甲处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影响乙处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2分)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双选题)(3分)
A.中山站盛行势力强劲的东北风 |
B.南极大陆终年严寒,最主要的原因是纬度高 |
C.此次科考期间易观察到极光现象,是研究极光的最佳时机 |
D.经过④海域时遇到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0分)
材料一 2009年10月11日上午10时许,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浦东外高桥的极地考察国内基地出发,启程前往南极。此次考察为期约180天,拟定于次年4月10日返回上海。
材料二 此次前往南极科考航线示意图
(1)科考船从上海出发时,沿途海域此时多台风天气,下列关于该天气系统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2分)
(2)图中③点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其成因是 。(3分)
(3)经过图中②点海域附近时,周围海域与陆地上的等温线分布如右图所示,此时影响甲处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影响乙处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2分)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双选题)(3分)
A.中山站盛行势力强劲的东北风
B.南极大陆终年严寒,最主要的原因是纬度高
C.此次科考期间易观察到极光现象,是研究极光的最佳时机
D.经过④海域时遇到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2009年10月11日上午10时许,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浦东外高桥的极地考察国内基地出发,启程前往南极。此次考察为期约180天,拟定于次年4月10日返回上海。
材料二 此次前往南极科考航线示意图
(1)科考船从上海出发时,沿途海域此时多台风天气,下列关于该天气系统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2分)
(2)图中③点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 ,其成因是 ▲ 。
(3)经过图中②点海域附近时,周围海域与陆地上的等温线分布如右图所示,此时影响甲处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影响乙处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双选题)(3分)
A.中山站盛行势力强劲的东北风
B.南极大陆终年严寒,最主要的原因是纬度高
C.此次科考期间易观察到极光现象,是研究极光的最佳时机
D.经过④海域时遇到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
根据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享有“北大仓”的美誉,为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粮仓”黑龙江省2009年制定了一项庞大的粮食增产规划。计划到2012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000亿斤,比2007年净增商品粮200亿斤以上,继续保持全国商品粮第一大省的地位。
材料二 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公顷)及谷物单产(千克/公顷)比较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全国 | |
人均耕地 面积 | 0.31 | 0.21 | 0.10 | 0.02 | 0.07 | 0.07 | 0.10 |
单位面积 谷物产量 | 4916 | 5872 | 5870 | 7044 | 6207 | 6175 | 4885 |
(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2)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为什么?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4)为继续保持全国商品粮第一大省的地位,你认为黑龙江省可采取哪些措施实现粮食增产?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