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还有大面积的宜耕.宜林荒地待垦用 B.耕地和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C.东南地区耕地广.西北地区林地广 D.南方平原.降水多.故水田集中 读“我国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 .据此回答50-54题.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还有大面积的宜耕、宜林荒地待垦用     

B.耕地和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C.东南地区耕地广,西北地区林地广   

D.南方平原、降水多,故水田集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长江上游的原始森林,具有很高的涵养水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抗御自然灾害等多方面的功能。但由于长期以来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森林,使长江上游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大量泥沙涌入江河,河道湖泊淤塞。这是1998年发生特大洪水的一个重要的人为因素。

  材料二 1998年洪灾的成因与教训:1998年发生这么大的洪水,主要原因是气候异常、降雨集中,也就是说,主要是天灾造成的。当然也与多年来生态破坏严重、江湖淤积、水利设施薄弱等问题有关。这次洪水再次告诫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从洪灾这件坏事中引出有益的结论:这次洪灾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自然灾害是件坏事,但通过同它的斗争,人们可以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把握,从中得出有益的结论,从而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自己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这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

  材料三 1998年6月30日,国务院批准四川省政府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并决定从1998年起,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国家连续13年每年拨给四川省4.8亿元,四川省出资4.8亿元,用于森林工业经营林、保护天然林的工程。四川省政府在8月发布关于四川西部三角州两市一地全面禁伐天然林的公告,9月又宣布四川全省禁伐天然林,以维护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在四川之后,重庆、云南、黑龙江等省市地区全面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同时,将帮助森林工业转换经营机制,调整经济结构,开辟新的财源。

(1)根据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说明滥伐森林给自然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2)试从季风气候、流域干支流分布等方面综合分析长江容易发生洪灾的自然原因。

(3)1998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特大洪水,其水量和峰高均与1954年大体相当,但水位却超过历史最高值,出现这种情况与生态环境状况直接相关,试分析人为破坏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原因。

(4)1998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紧急通知》,随后,四川省宣布“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的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体现了怎样的发展战略?从哲学上分析为什么要实施这一发展战略?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长江上游的原始森林,具有很高的涵养水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抗御自然灾害等多方面的功能。但由于长期以来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森林,使长江上游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大量泥沙涌入江河,河道湖泊淤塞。这是1998年发生特大洪水的一个重要的人为因素。

  材料二 1998年洪灾的成因与教训:1998年发生这么大的洪水,主要原因是气候异常、降雨集中,也就是说,主要是天灾造成的。当然也与多年来生态破坏严重、江湖淤积、水利设施薄弱等问题有关。这次洪水再次告诫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从洪灾这件坏事中引出有益的结论:这次洪灾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自然灾害是件坏事,但通过同它的斗争,人们可以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把握,从中得出有益的结论,从而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自己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这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

  材料三 1998年6月30日,国务院批准四川省政府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并决定从1998年起,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国家连续13年每年拨给四川省4.8亿元,四川省出资4.8亿元,用于森林工业经营林、保护天然林的工程。四川省政府在8月发布关于四川西部三角州两市一地全面禁伐天然林的公告,9月又宣布四川全省禁伐天然林,以维护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在四川之后,重庆、云南、黑龙江等省市地区全面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同时,将帮助森林工业转换经营机制,调整经济结构,开辟新的财源。

(1)根据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说明滥伐森林给自然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2)试从季风气候、流域干支流分布等方面综合分析长江容易发生洪灾的自然原因。

(3)1998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特大洪水,其水量和峰高均与1954年大体相当,但水位却超过历史最高值,出现这种情况与生态环境状况直接相关,试分析人为破坏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原因。

(4)1998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紧急通知》,随后,四川省宣布“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的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体现了怎样的发展战略?从哲学上分析为什么要实施这一发展战略?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是“十一五”纲要的重点,也是今后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a中阴影表示我国耕地的集中分布区,简述这些地区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

   (2)面对我国耕地不断减少的严峻趋势,针对图b中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分析回答为确保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亿亩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材料一  如果把北宋看作小麦经济和水稻经济的分水岭,我们会发现,水稻接掌中国农业后,中国统一王朝的更迭周期比过去延长了。从历史上的人口数据来看,北宋以前中国人口从未超过六千万,但是北宋以后人口急剧增加,到清朝末年达到了4亿。北宋以前的3 000余年间,中国的人口、经济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社会经济繁荣,相对于北方游牧民族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因此游牧民族虽然屡次南侵,却始终不能深入到帝国的纵深地带。但北宋以后,由于经济重心转移到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人口大量南迁,使中原地区变得空虚起来,给了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机会。北宋与辽、南宋与金的恩怨就是这种状况的写照。随后,蒙古和满族也都先后成了中国的统治者。我们似乎很幸运,在我们的文明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我们利用水稻这种植物成功地应付下来,使历史发展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上。我们始终守着最让人感觉踏实的农业,无论商业还是工业都显得没什么必要,甚至是不务正业。于是,机会在贫瘠的小麦田陇中到来,很快又从肥沃的水稻沟渠中流走了。

                             一一以上材料均摘自张博文《小麦与水稻的接力赛》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水稻经济代替小麦经济掌握农业后产生的历史作用。(10分)

材料二  中国国土资源部2007年4月12日公布了2006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报告显示,截止2006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逼近18亿亩的红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节约集约用地,不仅关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系国家长远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坚决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4)结合图b和材料二,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说明“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必要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