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这反映出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趋势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③清政府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④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广西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11分)

(1)b处的地形名称是                  ,c处东西两坡形状有何差异:             
(2)图中陡崖顶部海拔可能是:(  )
A 140M B 155M  C 168M D 182M
(3)①②③④所示的小河中,位置明显不正确的是     ;水流最急的是     
(4)图示地区计划建一座大型水库,坝址宜选在ABCD中的        处(不考虑地质构造)。理由是:                                    
(5)有人认为D处是火山,请你从图中读出支持结论的依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图1、图2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层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读图计算并回答问题。

(1)6月1日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___  ℃,荒漠的气温日较差约 ____ ℃。

(2)与荒漠相比,绿洲全天风速较  ________ ,风速日变化幅度较_______ 。

(3)22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 ______  ,风速比荒漠 ________ 。白天(6时至18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  ________ ,风速比荒漠 _________ 。

(4)上述现象表明,绿洲植被可以  _____ 气温日变化幅度,还可以 __________ 风速。由此可见,绿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邻近荒漠的侵袭。

(5)土地荒漠化是制约当地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试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该地区出现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6)为了遏制沙漠化的趋势,有人认为栽种草和灌木比栽种乔木更好,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我国西部某省区图,分析回答:(20分)

(1)写出图中番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4分)

山地: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成因上讲,②山属于______________山(褶皱或断层)。(2分)塔里木盆地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               。(2分)图示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地区生产棉花的有利条件和主要制约因素。(8分)

(3)土地荒漠化是该省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遏制沙漠化的趋势,有人认为栽种草和灌木比栽种乔木更好,试分析其原因。(4分)

(4)据图说明该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8分)

(5)图中A地年降水量比B地         ,(2分)说明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恐怖"胶林面积

??? 西双版纳位于100°16E101°50E21°10N22°24N之间,是全国少数几个适宜橡胶种植的地方之一。全州植胶总面积从1988 年的116万亩增加到了615万亩,使云南省一举超越海南成为全国橡胶产量最大的省份,即是这个数字还有人认为太保守,当地人都用"恐怖"这个词汇来描述版纳的胶林面积,胶林左右着当地人们的生活。

材料二? 橡胶林——绿色沙漠

??? 橡胶树在2030才能正常生长和产胶,5以下即受冻害,并且橡胶枝较脆弱,橡胶树采割期大约25-30年,有淡旺季之分。每年 24月,810月为淡季,每年57月,11月到翌年1月为旺季,胶林具有独占性。橡胶种植过程:砍伐烧尽原有森林——土壤挖深重翻——种幼苗——除去再次生长的植物(往往使用光谱性除草剂)以保证橡胶树健康生长——5-6年后开割橡胶。为了保证橡胶林的产量,需要控制单位面积的植株数,尽量扩大间距。

材料三 下图为西双版纳气温和降水量图

(1)结合材料三说出西双版纳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最高气温出现在5月份的主要原因。(12分)

(2)结合三则材料分析西双版纳大面积发展橡胶种植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8分)

(3)结合材料分析西双版纳大面积种植橡胶前后气候的变化。(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1984年12月,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写道:“中国有十亿人口,八亿以上是农民。假若中国要在20年后有足以炫耀的经济表现,以我个人保守的估计,在这20年间必须要有3、4亿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去。这个大搬迁牵涉的数目等于80个现在广州市的人口。在这个迁徙过程中,小市镇会扩大,新城市会出现,而迁徙到现有的大城市里的会近2亿人!读材料,分析并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小题1】材料中,经济学家张五常所分析的农民迁徙过程中,迁徙到现有的大城市里的人口近2亿人,他的说法属于

A.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域扩散的过程
B.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的过程
C.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D.以上都不对
【小题2】张五常先生所说的假若中国要在20年后有足以炫耀的经济表现,以我个人保守的估计,在这20年间必须要有3、4亿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去,明显说明了城市的重要作用,主要是
A.城市是某一地域的文化中心,有益于文化的发展
B.城市是某一地域的经济中心,有利于民主的发展
C.城市是某一地域的政治中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D.城市是某一地域的人口中心,有利于人口的控制
【小题3】有人认为,如果农民大量进城,会造成城市人口规模过大,带来不可估计的严重后果(比如,社会混乱、就业压力增大等等),对此,根据现实和所学内容加以判断
A.这种说法对,引起社会混乱,造成经济下滑
B.这种说法片面,大城市人口规模增长,小城镇建设加快,从根本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C.这种说法错误,农民都进了城,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不会有任何问题
D.这种说法对,农民劳动力素质低,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小题4】从世界城市化进程和特点来看,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落后,试分析客观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不能加快城市化的发展
B.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农业生产水平低,而且教育文化水平低,不利于城市化
C.我国大城市太少,不能带动经济的发展
D.我国城市化水平合适,有利于城市的郊区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