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能源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能源问题不仅仅是能源本身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生态保护的问题,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问题,是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发展,如何推动人类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读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示意的是该区域 (一月或七月)等温线分布状况。图中P点与Q点的距离约为 千米,沿线的自然植被以 为主。
(2)P点至Q点的地形剖面与甲、乙两示意图中的哪一幅基本相符?简要说明理由。
(3)该区域所在国家丰富的能源资源外运选择的主要运输方式是 ,比较这种运输方式与铁路运输相比的优势。
材料一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关于使用“石油”的记载。唐代段成式(?_863)《酉阳杂俎》云:“高奴县出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燃灯极明。”沈括(1031--1095)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廓、延境内(今陕西)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以为墨,墨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4)根据材料一,指出石油在唐宋时期已经有哪些应用?
(5)建国以来,中国大力发展能源建设,石油工业取得了突出成就。请列出中国改革开放前石油工业的巨大成就,并说明其重大历史意义。
(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以后石油“大行于世”的原因。指出石油的广泛使用对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及增速图
材料三 中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的世界排位表:
土地面积 | 耕地面积 | 草地面积 | 森林面积 | 淡水面积 | 45种矿产资源 |
110位 | 126位 | 76位 | 107位 | 55位 | 80位 |
中国资源利用情况:
能源利用率 | 每吨煤实 现GDP | 矿产资源 回收率 | 单位产值能耗 | 机动车耗油 | 工业用水 重复利率 |
比发达国家低10% | 世界平均水 平的30% | 比国外先进 水平低20% | 世界平均 水平的两倍 | 比欧洲高25% 比日本高20% | 比国外低 15%—25% |
材料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按照中央要求,2007年节能降耗减排目标仍然是单位GDP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2%。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
(7)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什么经济问题?
(8)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合理利用资源和节约资源?
(9)根据材料四,从国家职能的角度,说明国家在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
2009年5月2日,考古学家在宜宾县考察了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自秦以来,该处就是由四川到云南的重要通道。专家认为这段约350米的道路保存完好,具备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据《华西都市报》2009年5月5日第12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子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分析材料中五尺道的历史价值和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利条件。
材料二
“二呀那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公路通了车,运大军,守边疆。开发那福源,人民那享安康。前藏和那后藏,真是呀好地方,无穷的宝藏没开采,遍地是牛羊。森林草原那到处有,人民财富不让侵略者他来抢。要巩固国防,先建设边疆,帐篷变高楼,黄山变牧场。”(《歌唱二郎山》)
(2)材料二是20世纪50年代起流行的歌颂康藏公路建设的歌词。根据歌词概括康藏公路发挥了那些积极作用。
材料三
(3)根据表概述1870—1910年世界航运业发展状况。利用表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所呈现趋势的原因。
材料四
材料五
交通可以缩小时空距离。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使不同地域间相互交流、联系,实现互补。今日世界交通运输联系不仅仅局限于一国之内,而且扩大到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交通建设要受控于地理环境,亦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
昆曼公路北起中国昆明,经西双版纳进入老挝,南止于泰国曼谷,长达1850千米,有“21世纪新丝绸之路”之称。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显著的地域差异铸就了这条斑斓的彩带。
(4)运用所学交通运输网知识、地域差异地理知识,说明昆曼公路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5)简述昆曼公路穿越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6)分析该区域不利自然条件对昆曼公路建设的影响,并列举两例修将该公路可能给沿线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材料六
国民经济各部门存在密切联系。据测算,建设1公里高速公路要消耗钢材500-1500吨、水泥4000-12000吨,平均消耗沥青1900吨。新增100亿元投资可带动400亿元的投资规模。在建设周期内每亿元高速公路建设可创造就业岗位3900个。2009年,我国铁路建设投资6000亿元,消耗钢材2000万吨、水泥1.2亿吨,可创造600万个就业岗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可达1.5个百分点。
材料七
交通运输是制约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四川省针对其在西南地区的区位特点和省情,在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过程中,着力打造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2008年四川省境内新开工铁路建设项目投资规模1087亿元,开工建设高速公路项目总投资767亿元。2009年四川省交通建设预计完成投资580亿元。
(7)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四川省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经济意义。
(8)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四川省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正确性。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与东盟共同修建的泛亚铁路局东线工程将在2004年进入实际操作阶段。计划10年内建成。工程干线全长约5600公里,途经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5个东盟成员国,其支线将延伸到缅甸和老挝。该铁路的修建将使中国和东盟之间拥有一条便捷的“黄金走廊”,把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并为各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金融投资、经济技术合作和文化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
1.东南亚共有________个独立国家,其中还没有加入东盟的是________。
2.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_;本区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产品有________。
3.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流经________个国家的国际性河流,发源于________山,注入________洋。
4.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的资源类型是________。
5.我国西南地区对外开放边境城市有________(列举三个)。
6.昆(明)河(口)铁路长约660公里,是一条“米轨”(窄轨铁路)。请根据有关历史知识分析,该铁路大约是什么时候哪个国家修建的?他们修建该铁路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7.东南亚是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这些华人华侨主要是什么时候(大约)什么原因迁移到该地区的?
8.请用地理知识说明泛亚铁路为什么首选东线?
9.简要回答修建泛亚铁路的重要意义主要有哪些?
10.请结合有关知识分析,我国西南地区如何能更便捷地进入印度洋,或缩短与印度洋港口间的海上距离?
中国与东盟共同修建的泛亚铁路局东线工程将在2004年进入实际操作阶段。计划10年内建成。工程干线全长约5600公里,途经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5个东盟成员国,其支线将延伸到缅甸和老挝。该铁路的修建将使中国和东盟之间拥有一条便捷的“黄金走廊”,把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并为各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金融投资、经济技术合作和文化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
1.东南亚共有________个独立国家,其中还没有加入东盟的是________。
2.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_;本区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产品有________。
3.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流经________个国家的国际性河流,发源于________山,注入________洋。
4.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的资源类型是________。
5.我国西南地区对外开放边境城市有________(列举三个)。
6.昆(明)河(口)铁路长约660公里,是一条“米轨”(窄轨铁路)。请根据有关历史知识分析,该铁路大约是什么时候哪个国家修建的?他们修建该铁路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7.东南亚是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这些华人华侨主要是什么时候(大约)什么原因迁移到该地区的?
8.请用地理知识说明泛亚铁路为什么首选东线?
9.简要回答修建泛亚铁路的重要意义主要有哪些?
10.请结合有关知识分析,我国西南地区如何能更便捷地进入印度洋,或缩短与印度洋港口间的海上距离?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6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暨泛珠三角旅游推介大会于11月24日20点在广州天河体育场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宣布大会开幕。30日晚,闭幕式在深圳世界之窗举行。
材料二 泛珠合作理念提出以来,广东与泛珠地区的多个省份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在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开展联合促销、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打造无障碍旅游区、推动泛珠地区的招商引资、实现客源互换、市场互动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材料三 “泛珠三角”指沿珠江流域的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9个省(区),加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在内的11个地区合作,共谋发展。
(1)广东作为全国旅游大省,近年来,在泛珠合作中继续发挥了其排头兵的作用。旅游
业也从上世纪单纯的接待参观到包括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的全
面出击,这体现旅游业的 特点;每年来广东观光旅游的海内外游客数
约一亿人次左右,这体现旅游业的 特点;据统计,旅游部门的直接收
入每增加1元,相关行业就能增加4.3元,这体现旅游业的 特点。
(2)
![]() |
下图中A、B均属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著名旅游景点。其中A景点位于“泛
珠三角”的 (省份);具有传统纳西民居建筑风格的丽江古城和号称 “庐
山第一奇观”的三叠泉瀑布,是其他旅游景区所不具备的,这体现了旅游资源的
性;为达到最佳欣赏效果,欣赏庐山瀑布时,需要 ,以兼听其形、声、
色、动等美感,苏东坡观庐山曾写下了千古名句“ ”。
A庐山三叠泉瀑布 B丽江古城
![]() |
(3)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为世人所瞩目,众多的欧洲游客表示愿意到中国游览观光,某旅游团计划在游览北京之后,乘船和火车从北京出发参观游览下列景点:南京中山陵、庐山、武汉黄鹤楼、苏州拙政园、杭州西湖、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最后到香港(从苏州到杭州一段要乘船)。请设计一条合理的旅游路线(走近路,不走重复路线)。
从北京出发经 到武汉市游览黄鹤楼;再经 到九江市游览庐山;又经长江到南京市游览中山陵;再经 到苏州市游览拙政园;然后经 到杭州市游览西湖;再经 到广州市参观2006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最后经 到香港。
(4)根据材料二,结合旅游资源游览价值评价的条件,分析广东与泛珠地区的多个省份
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5)丽江古城地处云南省西北部,原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随着旅游业兴起,特别是
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丽江古城迅速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旅游热点之一。蓬
勃发展的旅游业使丽江成为云南省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
也显著提高。云南丽江旅游业的迅速崛起给其他地区古城发展经济哪些启示?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