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是人地关系的核心,据此回答下面试题
22.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水 B.煤 C.土地 D.森林
23.在淡水资源中,储存水量最多的是
A.河水 B.湖泊水 C.冰川 D.地下水
24.世界上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是
A.俄罗斯 B.中国 C.美国 D.中东
25.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是
A.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 B.加强交通和通讯等基础建设
C.大力开发土地资源,利用好光热资源 D.加强矿产资源的开发,做好西气东输工程
为了加强与哈萨克斯坦合作,2002年12月4日,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建议俄罗斯联邦政府重新启动“北水南调”工程;修建一条大运河,将俄罗斯的鄂毕河河水南引,直抵中亚的阿姆河与锡尔河,与之共同汇入咸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河。流量丰富,但航运价值不大,简述其主要自然原因。
(2)简述俄罗斯将鄂毕河水引入咸海的主要意义。
(3)俄罗斯的主要农业地带是在( )
A.①河流域 B.②河流域 C.③河流域 D.④河流域
(4)D、B地形区上修建铁路的最大地质困难是什么?
材料一 “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曰洋灯,火锅名曰洋锅,细而至于酱油之佳者亦名洋酱油,颜料之鲜艳者亦呼洋红洋绿。……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洋乎洋乎?盖洋洋乎!”
——陈作霖《秉烛里谈》
材料二 传统社会的价值观是“贵义贱利”,居于“四民之末”的商人是没有社会地位的。但是,晚清时期“重商”不仅发展为影响深远持久的社会思潮,而且也改变了清王朝的国策,由“重农抑商”变为“以工商立国”。表现在社会风尚方面,就是习俗更易具有了商业化趋向。商人不仅捐纳功名跻身于绅士之列,而且有名望的绅士们也相率从商,在绅与商的交互渗透中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绅商阶层”。在社会交往中,也出现“交往重衣冠而不问出身”的时俗。
——《新编中国通史·晚清社会风貌》
材料三 在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下,维新派人士倡导发动女权运动。康有为在广东南海首创《不缠足会草例》,其后与康广仁等在广州正式成立了“不缠足会”,并逐渐推广,新学堂则以不缠足为基本的入学条件,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经济成长历程》(岳麓版必修Ⅱ):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5)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晚清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特点。
(6)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材料四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会使地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对此,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程: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到了上世纪70—8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与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气候变化问题才引起了大众关注,上升为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问题;至上世纪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经济发展、环境与资源、能源、科技研发等领域内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
(7)结合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说明人类是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的?
材料五 2009年入秋以来,包括重庆在内的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共5104、9万人因旱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609万人,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威胁。对此,专家认为:此次旱灾既与天气异常有关,也有西南地区植被破坏、生态失衡有关。
旱灾发生后,重庆市委、市府立即作出了抗灾的重要指示。各有关部门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
(8)西南地区遭遇特大旱灾和重庆市的应对措施给我们什么样的唯物论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 欧洲局部地区图
材料二 2012年1月下旬,严寒暴雪天气横扫亚洲、欧洲,东欧平原积雪深度大大超出正常年份,伏尔加河因河道结冰而停航,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一大河,流域内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钾盐、磷、木材、鱼类等自然资源,流域人口占俄罗斯总人口的1/4。为了发挥伏尔加河的航运和水力价值,仅干流上共修建水利枢纽8座,实行梯级开发,其中大多数为低坝。
(1)评价严寒暴雪天气对伏尔加河流域农业生产的影响。(8分)
(2)指出图示地区适宜布局的工业部门,并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8分)
(3)你认为修建低坝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简要说明你的理由。(8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东北亚局部图
材料二:中国2005年至2007年综合能源平衡表(单位:万吨标准煤)
年份 | 2005 | 2006 | 2007 |
可供消费的能源总量 | 223213 | 244101 | 261111 |
能源消费总量 | 224682 | 246270 | 265583 |
平衡差额 | -1469 | -2169 | -447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东北亚局部图
材料二:中国2005年至2007年综合能源平衡表(单位:万吨标准煤)
年份 |
2005 |
2006 |
2007 |
可供消费的能源总量 |
223213 |
244101 |
261111 |
能源消费总量 |
224682 |
246270 |
265583 |
平衡差额 |
-1469 |
-2169 |
-4472 |
材料三:表1:珠江、淮河流域有关数据对比表 ※为2005年数据
(1)、读材料一,丁所处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_____,
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请评价该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8分)
(2)、读材料一,俄罗斯工业逐渐向东发展,日本工业则由太平洋沿岸向国土南北两端扩散,影响两国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则是______________(6分)
(3)、读材料一,A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与之同纬度的大陆西岸的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自然带类型是__________。A、B两地冬季降水量比较多的是 地。(4分)
(4)、读材料二,我国国内能源供应 (大于或小于)需求。今后,我国将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个矛盾? (6分)
(5)、据材料三,淮河流域面积约为珠江流域的3/5,而径流总量却不足珠江的1/5,其主要原因是 。(2分) 根据表中信息,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远高于珠江流域的主要原因是 。(2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