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世界人口达到60亿的时间是 ( )
A.1999年 10月10日 B.1999年10月12日
C.1998年10月11日 D.1998年10月2日
粮食生产和粮食贸易是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共20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
读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表一 部分粮食价格及我国进口数量(2001年)
单位 | 小麦 | 玉米 | 大豆 | |
中国市场价格 | 元/吨(人民币) | 1160 | 1131 | 2198 |
国际市场价格 | 元/吨(人民币) | 1126 | 739 | 1501 |
中国进口数量 | 吨 | 739 898 | 39 391 | 13 939 933 |
表二 中、美、法、日四国农业资料(1998年)
人口总数 (百万) | 农业人口数 (百万) | 农民人均生产粮食量 (千克/人、年) | 谷物单产量 (千克/公顷) | |
中国 | 1 215 | 910 | 501.O | 4 952 |
美国 | 274 | 6.4 | 54687 | 5 682 |
法国 | 58.7 | 2.2 | 30 775 | 7 355 |
日本 | 126 | 5.7 | 2 105 | 5 849 |
(1)在图中,把字母A填在美国春小麦产区,把字母B填在美国玉米产区(共2分)。
(2)我国最主要的大豆产区是在我国三大平原中的 _______平原。
(3)以下小麦产区中,属于春小麦生产的是 ( )
A.加拿大中南部小麦 B.澳大利亚东南部小麦
C.阿根廷拉普拉塔平原小麦区 D.俄罗斯伏尔加河-顿河流域小麦区
(4)日本与美国相比在农业现代化方面不同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三类粮食(小麦、玉米、大豆)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原因是(至少答三点)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粮食库存已达到2 500亿千克,出现农民卖粮难的情况,但加入WT0后,国外特别是美国粮食会大量登陆我国,如何妥善处理我国粮食生产问题?(至少答三点)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足迹是人们所消耗的每种消费品的生物生产面积的总和。有效生态承载力是自然能够对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分析表中的数据,完成问题。
世界上部分国家的人均生态赤字资料(单位:公顷/人) | |||||||
国家 | 生态足迹 | 有效生态承载力 | 生态赤字 | 国家 | 生态足迹 | 有效生态承载力 | 生态赤字 |
新加坡 | 6.9 | 0.1 | -6.8 | 冰岛 | 7.4 | 21.7 | 14.3 |
比利时 | 5.0 | 1.2 | -3.8 | 新西兰 | 7.6 | 20.4 | 12.8 |
美国 | 10.3 | 6.7 | -3.6 | 秘鲁 | 1.6 | 7.7 | 6.1 |
英国 | 5.2 | 1.7 | -3.5 | 澳大利亚 | 9.0 | 14.0 | 5.0 |
日本 | 4.3 | 0.9 | -3.4 | 巴西 | 3.1 | 6.7 | 3.6 |
A.0.4 | B.-0.4 | C.2.0 | D.-2.0 |
A.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 | B.地球上的交通和通信越来越发达 |
C.人类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越来越近 | D.地球的生态环境处在不断改善之中 |
A.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 B.共同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 |
C.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 D.经济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形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下材料回答问题。
(1)我国的开放地区和开放城市主要沿 、 、 、 分布。
(2)A开放地区大量出口农产品,简答该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3)从社会经济方面,简要分析甲、乙、丙三城市对外开放区位优势的主要差异。
材料一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 624亿元猛增到1998年的79 3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9.7%,不仅大大高于改革前26年(1952~1978)平均每年增长6.1%的速度,也明显快于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国家统计局编《新中国五十年》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由于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以及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方面屡有失误,1988年起苏联的经济每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据苏联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与1989年相比,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劳动生产率下降3%,对外贸易就下降6.9%……
——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4)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什么经济现象?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5)材料三所述时期的苏联是哪位领导人执政?根据材料三,归纳当时该国的经济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发生剧变和最终解体的内外原因。
(6)中苏改革出现不同结果,对你有何启示?
材料四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1999年国务院提出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十条意见,为包括西藏在内的广大西部地区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材料五
在党中央正确领导和其他地区大力支持下,近30年来西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本地区的自然、人文、社会状况,勇于探索,走出了一条有西藏地方特色的发展道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材料六
西藏自治区经济变化情况表
年份 | 人均生产总值(元) | 各产生的产值(亿元) |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1978 | 375 | 3.37 | 1.84 | 1.44 |
1992 | 1 468 | 16.59 | 4.46 | 12.24 |
1999 | 4 166 | 34.19 | 24.00 | 47.42 |
2007 | 12 109 | 55.33 | 96.57 | 190.29 |
资料来源:(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2007年西藏自治区统计公报)
(7)根据材料四、六,运用经济常识分析西藏经济变化的状况及其原因。
(8)结合材料四、五、六,概括西藏走特色发展道路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407年,匈奴族首领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在无定河以北、黑水以南修筑都城(统万城)。赫连勃勃曾叹曰:“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自马岭以北,大河以南,未有若此之善者也。”北魏灭夏以后,这里成为牧场,唐初为农业区,唐末以后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底沙泛起成流沙。至北宋末,这里已是一片沙漠(今毛乌素沙漠)。
——摘编自白寿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隋至宋初统万城地区人口统计略表
时间 | 户数 | 口数(每户以5口估算) |
隋 | 11 673 | 58 365 |
唐中期 | 12 635 | 63 175 |
北宋初期 | 2l 386 | 106930 |
——摘编自《隋书》《旧唐书》《太平寰宇记》等
材料三
1886年美国首次出现沙尘暴,1894年和1913年美国中西部地区又分别发生两次沙尘暴。1931年发生严重干旱,1932年冬刮起了强风,加剧了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芜。据美国官方统计,如果以能见度小于一英里为准的话,这样的沙尘暴1932年14次,1933年38次,1934年22次,1935年40次。整个沙尘暴肆虐范围达1000万英亩。沙尘暴造成美国农业减产和农业收入减少。频繁的沙尘暴对很多美国人来说,如同恶梦一般。当时的一首歌这样唱道:“这漫天尘土侵入我的家乡,从此我不得不漂泊四方。一场尘暴来势汹汹……好像乌云遮住太阳。”
——摘编自(美)唐纳德·沃斯特《尘暴》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统万城建于哪一历史时期,说明该城所在地区自建城至北宋年末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沙尘暴频发的历史原因及影响。
材料四
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青水秀,森林繁茂。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强度加大(图1),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到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只及美国平均水平的45%。1933年开始,在田纳西河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严格管理下,实施了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和开发(图2)。取得了全流域水电、火电、核电并网供电,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污染,改善水质,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效益。到20世纪80年代,谈流域人均年收入已迭到全美国的平均水平。
图1
图2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
(3)分析图8,说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4)依据资料和图9信息,指出对田纳西河治理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说明其效益。
材料五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如南北差距继续扩大、世界人口剧增、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对世界环境和发展中国家的关键问题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基本纲领,并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有183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可持续发展观被不同国家所认同。
(5)联系材料五,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可持续发展观能够被不同国家所认同。
材料六
就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曾做出如下论断:恩格斯说:“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马克思说:“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
(6)联系材料五、六,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理解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