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我国将规划发展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江苏沿海经济区、及澳门横琴地区、中部崛起地区、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区、黄河三角洲开发区等经济区域(如图3—1—1所示)。读图回答1—4题。
1、 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1. 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阶段性
2、图中各大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A、区域有固定的面积、形状 B.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D.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结果
3、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区域内的发展还必须
A、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 B、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
C、保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 D、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4、国土管理部门对各经济区域的环境进行动态检测研究,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GPS+GIS B、RS+GPS C、RS+GIS D、GPS+GIS
我国将规划发展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江苏沿海经济区、及澳门横琴地区、中部崛起地区、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区、黄河三角洲开发区等经济区域(如图3—1—1所示)。读图回答1—4题。
1、 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阶段性
2、图中各大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
A、区域有固定的面积、形状 B.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D.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结果
3、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区域内的发展还必须( )
A、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 B、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
C、保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 D、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4、国土管理部门对各经济区域的环境进行动态检测研究,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GPS+GIS B、RS+GPS C、RS+GIS D、GPS+GIS
我国将规划发展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江苏沿海经济区、及澳门横琴地区、中部崛起地区、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区、黄河三角洲开发区等经济区域(如图3—1—1所示)读图回答1—4题。
1.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阶段性
2.图中各大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
A.区域有固定的面积、形状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D.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结果
3.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区域内的发展还必须( )
A.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 B.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
C.保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 D.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4.国土管理部门对各经济区域的环境进行动态检测研究,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GPS+GIS B.RS+GPS C.RS+GIS D.GPS+GIS
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近几年,为了适应经济和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这两个地区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珠三角地区规划纲要正式启动,将建设三大经济圈:“广佛肇”经济圈、“深莞惠”经济圈和“珠中江”经济圈,下图为珠三角三大经济圈示意图。
材料二 珠三角城际快速交通图。
材料三 我国长江三角洲图。
(1)珠江三角洲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生机活力的地区之一,与其无关的优势条件是 ( )
A.区位优势 B.政策优势
C.矿产资源优势 D.侨乡优势
(2)试说明城际快速交通建设对珠三角三大经济圈建设的作用。
(3)“长三角”城市带将把15座中心城市,55座中等城市,1 446个小城镇全部纳入自己的怀抱。这将有利于(多选) ( )
A.充分利用基础设施 B.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
C.获得规模效益,实现共同繁荣 D.改善城市环境
E.缓解老城区衰落
(4)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许多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试从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角度分析原因。
规划建设的“西三角经济区”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该经济区将打造成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我国经济第四增长极。读图回答16~17题。
16.“西三角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的不同点是( )
A.城市体系完善,城市群带动能力强
B.市场潜力大,经济腹地广阔
C.产业基础强,协作关系好
D.矿产资源丰富,能源优势明显
17.我国打造“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意义在于( )
A.加快西部地区农业基地建设,建设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
B.打造西部开发的引擎和龙头,加快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C.加快西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带
D.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西部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