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一个空间结构稳定的城市群不仅反映了一个区域的城市化水平,也有利于推进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中心性指数是表示城市或城市群空间结构稳定性的指标之一,某一城市的中心性指数(CIi)的大小取决于自身人口与经济规模的大小(A)以及周边城市对其产生的影响力(B)的总和,而周边城市产生的影响力既取决于这些城市的发展水平又取决于这些城市与该城市的距离,即:
CIi = A + B ( )
式中:Dij 表示两个经济体(城市)i、j之间的距离,Dii 表示城市i内部距离(定义为与城市i等面积圆半径的1/3),POP j 表示市区人口数。
材料二:2004年长三角城市群主要城市中心性指数的结构性差异表。
结构 | 上海 | 苏州 | 常州 | 南京 | 扬州 | 杭州 | 宁波 |
B值 | 29.4 | 71.4 | 63.2 | 32.9 | 53.2 | 41.7 | 37.2 |
A值 | 148 | 106 | 90.4 | 70.6 | 71.2 | 85.9 | 65.2 |
材料三:长江流域城市群(每个城市群的中心性指数为该城市群内所有城市中心性指数之和)中心性指数的等级划分。
58.由材料一可见,某一城市的中心性指数(CIi)的大小取决于 的大小以及 的总和。
59.根据表中资料,归纳上海中心性指数结构特点并分析原因。
。
60.结合材料三,推测我国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地带城市群中心性指数的等级差异。
。
61.重庆属于西部经济地带中的中心城市,根据影响城市中心性指数的因素,提出提高重庆城市群的中心性指数合理的建议。
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其内部城市化和工业化存在着很大的区域差异。(11分)
(1)下图显示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是 (2分)
(2)下表显示江苏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差异表现为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4分)
表 江苏不同地区城镇人口比重构成比较
地 区 | 城镇人口比重(%) | |
2000年 | 2005年 | |
苏南地区 | 59.6 | 67.0 |
苏中地区 | 37.7 | 46.3 |
苏北地区 | 31.2 | 39.5 |
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其内部城市化和工业化存在着很大的区域差异。(11分)
(1)下图显示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是 (2分)
(2)下表显示江苏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差异表现为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4分)
表 江苏不同地区城镇人口比重构成比较
地 区 |
城镇人口比重(%) |
|
2000年 |
2005年 |
|
苏南地区 |
59.6 |
67.0 |
苏中地区 |
37.7 |
46.3 |
苏北地区 |
31.2 |
39.5 |
(3)请根据实际生活观察,列举我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3分)
(4)江苏省城市化和工业化从苏南到苏中再到苏北梯度差异比较明显,下列关于实现该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叙述错误的是( )(2分)
A.苏南、苏中和苏北应加快城际交通发展
B.苏南地区要努力实现产业转换升级
C.苏中地区要有序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
D.苏北地区要以农业作为支柱产业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提出,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到2010年和2020年,全国耕地应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这一红线是中国粮食安全的警戒线,保障耕地面积是铺设稚食安全之路的第一块巨大基石。
我国83个5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中,有73个分布在全国52片耕地集中分布区,即我国最强劲的经济发展区城与最需要保护的集中连片优质耕地分布区域在空间上是复合的。
图为“我国各省区人均产粮与全国均值之差”示意图,根据图文资料,回答20~22题。
1.下列省区中,发展商品性粮食基地潜力最大的是
A.安徽省 B.陕西省 C.河北省 D.贵州省
2.江苏省原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拥有江淮地区、太湖平原两大商品根基地,导致其产粮大省地位明显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A.水源与土壤 B.政策和劳动力 C.市场和交通 D.工业化与城市化
3.“我国最强劲的经济发展区域与最需要保护的集中连片优质耕地分布区域在空间上是复合的”这一特征
A.增加了耕地保护的难度
B.强化了耕地保护的力度
C.反映了南北方的差异性
D.体现了自然资源的整体性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提出,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到2010年和2020年,全国耕地应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这一红线是中国粮食安全的警戒线,保障耕地面积是铺设粮食安全之路的第一块巨大基石。我国83个5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中,有73个分布在全国52片耕地集中分布区,即我国最强劲的经济发展区城与最需要保护的集中连片优质耕地分布区域在空间上是复合的。下图为“我国各省区人均产粮与全国均值之差”示意图,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省区中,发展商品性粮食基地潜力最大的是
A.安徽省 B.陕西省 C.河北省 D.贵州省
2.江苏省原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拥有江淮地区、太湖平原两大商品粮基地,导致其产粮大省地位明显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A.水源与土壤 B.政策和劳动力 C.市场和交通 D.工业化与城市化
3.“我国最强劲的经济发展区域与最需要保护的集中连片优质耕地分布区域在空间上是复合的”这一特征
A.增加了耕地保护的难度 B.强化了耕地保护的力度
C.反映了南北方的差异性 D.体现了自然资源的整体性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