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南水北调东线方案的优势是 A.地势南高北低可自流输水 B.有京杭大运河及一些湖泊可以利用 C.东线工程流经的是人口稀少区 D.东线工程水质是最好的 18.京津所在的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有 ①工农业生产发达②水资源浪费严重③人均江河径流量较少④人少地广.灌溉面积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图及“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图17)

材料二  图18为“1951—1997年该地区年平均温度、水稻种植面积及单产的变化图”。

(1)据图中信息判断①、②、③三地适宜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2)结合调水地区自然、人文特征的差异说明“北水南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根据材料二,说明该地区水稻生产的变化,并简述其原因。

(4)图中②地区主要灾害有洪涝、干旱及_______________等类型,并说明该地区应采取的

主要防灾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图及“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图17)

材料二 图18为“1951—1997年该地区年平均温度、水稻种植面积及单产的变化图”。

(1)据图中信息判断①、②、③三地适宜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3分)
(2)结合调水地区自然、人文特征的差异说明“北水南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分)
(3)根据材料二,说明该地区水稻生产的变化,并简述其原因。(4分)
(4)图中②地区主要灾害有洪涝、干旱及_______________等类型,并说明该地区应采取的
主要防灾措施。(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图及“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图17)

材料二  图18为“1951—1997年该地区年平均温度、水稻种植面积及单产的变化图”。

(1)据图中信息判断①、②、③三地适宜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3分)

(2)结合调水地区自然、人文特征的差异说明“北水南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分)

(3)根据材料二,说明该地区水稻生产的变化,并简述其原因。(4分)

(4)图中②地区主要灾害有洪涝、干旱及_______________等类型,并说明该地区应采取的

主要防灾措施。(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读l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回答17~18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①湖面低干海平面 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 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④含盐量降低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2.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 围湖造田      B. 绿洲萎缩          C. 湖区汇水面积减少  D. 气候变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