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中国人口变化情况”表,回答下面试题:
我国人口出生率1965年的37.9‰到1994年的17.7‰,其主要原因是:
A.经济的快速发展 B.自然环境的改善
C.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D.国家政策
从表中的数据分析,中国人口增长的模式发生最明显的改变是从:
A.人口总数超10亿开始的 B.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开始的
C.从死亡率下降到10‰开始 D.从自然增长率下降到10‰开始的
就2003年的数据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方面最大的问题可能是:
A.人口基数大 B.人口自然增长率太高
C.人口出生率太低 D.人口死亡率太高
我国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少。“耕地保有量保持1.2亿公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约束性指标,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96―2004年我国部分省市区耕地变化情况表(耕地面积和人口均为1996年数据)
区域 | 耕地 面积 (km2) | 人口 (万人) | 1996―2004年 耕地减少 面积(km2) | 1996―2004年耕地减少去向比重(%) | |||
建设 占用 | 灾毁 耕地 | 生态 退耕 | 农业结构 调整 | ||||
北京 | 4024 | 1259 | 140.80 | 25.89 | 3.53 | 39.73 | 30.85 |
内蒙古 | 55689 | 2232 | 1009.60 | 1.78 | 2.26 | 95.27 | 0.69 |
上海 | 2948 | 1419 | 71.30 | 62.58 | 5.73 | 13.27 | 18.42 |
江苏 | 44720 | 7110 | 344.80 | 37.27 | 3.26 | 8.70 | 50.77 |
浙江 | 16400 | 4343 | 244.70 | 44.30 | 1.25 | 22.39 | 32.06 |
江西 | 23164 | 4105 | 142.60 | 17.33 | 0.91 | 68.99 | 12.77 |
福建 | 12135 | 3261 | 66.50 | 36.61 | 8.37 | 2.44 | 52.58 |
广东 | 23525 | 6961 | 248.60 | 13.76 | 1.23 | 1.88 | 83.13 |
湖北 | 33794 | 5825 | 278.20 | 9.99 | 2.10 | 69.77 | 18.14 |
四川 | 62224 | 8428 | 613.50 | 5.96 | 1.74 | 70.27 | 22.03 |
甘肃 | 34860 | 2467 | 374.20 | 2.36 | 0.55 | 91.24 | 5.85 |
宁夏 | 8110 | 495 | 373.60 | 2.29 | 0.20 | 96.56 | 0.95 |
材料二:人口总量的变动势必引起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量增加,从而引起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相应变化,直到达到如下平衡:P×G=C×Y注:P为人口总量;G为人均粮食年需求量;C为粮食播种面积;Y为土地生产率(单位面积年粮食产量)
材料三:全球人均粮食、土地生产率、化肥投入和灌溉面积指数图
1、据材料一分析,人均耕地面积最大的省(市、区)是 。
2、生态退耕面积最大的省(市、区)是 ,退耕的主要原因是 。
(单项选择)
A.保护湿地 B.防止土地沙漠化
C.防止水土流失 D.防止地质灾害
3、江西省的生态退耕主要是退田还 ;四川省的生态退耕主要是退田还 。
4、根据材料二中的公式P×G=C×Y判断,下列三种情况中,最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是 。
A.P×GC×Y>0 B.P×GC×Y =0 C.P×GC×Y <0
主要原因是 。
5、根据材料三分析,人类可以通过 、 措施来提高土地生产率,但由此可能带来的问题分别是 、 。
6、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除材料中所提到的措施外,今后更需要大力发展 (科学)技术。
读“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时期变动情况图”(出生人口性别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完成1-2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 ( )
A.增速在不断减慢 B.增速在不断加快
C.增速先加快后减慢 D.增速先减慢后加快
2.图示情况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的 ( )
A.人口老龄化严重 B.人口素质低
C.婚姻困难加重 D.劳动力缺乏
阅读相关人口信息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2010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情况和流动人口城乡结构”表
|
占全国流动总人口的比重 |
||
跨省流动人口 地区构成 |
流出 |
流入 |
|
四川16.8%、安徽11.3%、湖南11.0%、江西8.6%、河南7.4%、湖北6.3%、其余38.6% |
广东36.7%、浙江9.0%、上海7.6%、江苏6.4%、北京6.6%、福建5.1%、其余28.6% |
||
流动人口 城乡构成 |
乡村 |
75.6% |
22.8% |
城市 |
24.4% |
77.2% |
|
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总数:26139万(人) |
材料二:“2010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表
材料三:“2000年和2010年上海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化”
1.据材料1说明我国近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
2.简析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3.请分别说明人口大量流动对流出地和流入地带来的积极影响。
4.从材料2中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存在 问题。目前,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口的这一问题比城市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5.由材料3中图1可见,近十年来中心城区及郊区人口均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一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反映上海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________________阶段。
6.分析上海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的原因。
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方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城市功能分区方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城市公共设施方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