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9“我国某地区自然要素关系图 .回答19-21题. 图9 19.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 B.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20.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A.降水多集中夏季-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20.该区域可能位于我国的 A.山东丘陵 B.北方低山丘陵 C.辽东丘陵 D.东南丘陵 读10“我国东部沿海某省2003-2007年人口增长情况图 .完成21.22题. 图10 21.近年.造成该省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快速发展 B.户籍政策松动 C.社会变革 D.生育观念转变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图“我国某地区自然要素关系图”回答19~21题。

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 整体性特征              

B.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 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 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2. 图中P环节代表的因果关系是

A. 降水多集中夏季→河流有夏汛     

B. 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C. 高温多雨→土壤有机质少,呈酸性 

D. 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3. 该区域可能位于我国的

    A. 华北平原    B. 北方低山丘陵    C. 辽东丘陵    D. 东南丘陵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图“我国某地区自然要素关系图”回答下题。

(1)

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

A.

整体性特征

B.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

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

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2)

图中P环节代表的因果关系是

[  ]

A.

降水多集中夏季→河流有夏汛

B.

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C.

高温多雨→土壤有机质少,呈酸性

D.

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3)

该区域可能位于我国的

[  ]

A.

华北平原

B.

北方低山丘陵

C.

辽东丘陵

D.

东南丘陵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我国某地区自然要素关系图,回答1—2题。
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
A.整体性特征
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2、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     ]
A.降水多集中在夏秋——河流丰水期长
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我国某地区自然要素关联图",回答下题。

(1)

该图反映了

[  ]

A.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

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

D.

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2)

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  ]

A.

降水多集中夏季——河流有夏汛

B.

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C.

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

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图5—9“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回答4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生产对象看,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农业

    B.从投入产出看,该农业属于混合农业

    C.从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情况看,该农业属于生态农业

    D.从产业结构看,该农业属于立体农业

 2.该农业生产模式的优势是       

    A.可少占耕地,实现农产品自给

    B.打破农业生产的地域性限制,高效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C.便于实现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

    D.实现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

  3.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

    A.地形和气候         B.水源与气候

    c.文化与科技         D.劳动力素质与生产经验

   4.该地区的农民对产品进行了深加工,建立了一系列乡镇企业,综合利用农业资源(如图5--10),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你认为该生产体系       

    A.实现了生产污染物零排放

    B.促进了甘蔗生产的产业化进程

    C.摆脱了生产的季节周期性和地域性

    D.实现了生产过程能量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