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与相关地图回答有关问题。
2003年6月8日下午2时16分,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建工程奠基仪式在南岸桥址慈溪隆重举行。杭州湾跨海大桥是我国国道主干线――同三线(黑龙江同江至海南三亚)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大桥北起嘉兴海盐郑家埭,跨越宽阔的杭州湾海域后止于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其中桥长35.67公里。大桥建成后将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120公里。大桥确保2003年内开工建设,计划2008建成,2009年通车。
建设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对于宁波乃至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的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大桥建设有利地接轨上海,提高宁波市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有利于完善长江三角洲地区公路网络布局及国道主干线,缓解沪、杭、甬高速公路流量的压力,有利于宁波建设长江三角洲南翼交通枢纽,进一步提升宁波的区位优势,有利于促进江、浙、沪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为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市政府提出了跳出长江口,在距上海南汇芦潮港约30公里浙江的大小洋山建设深水港的设想。洋山深水港工程包括深水港区、芦潮港海港新城以及连接港区和港城的东海大桥。东海大桥工程,起于上海市浦东南汇区芦潮港,跨越杭州湾北部海域,总投资达70多亿。
(1)杭州湾大桥的规划建设表明影响交通区位的决定性因素是 。
(2)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 。(多项选择)
A.北仑港的经济腹地范围扩大了
B.只有宁波和嘉兴受益
C.大桥突破了原有的交通格局,使长江三角洲地区公路网布局更加完善
D.上海作为长三角经济圈发展的龙头作用将更加明显
E.海盐郑家埭和慈溪水路湾两地可以大力建设经济开发区以吸引投资者建厂
(3)影响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自然区位因素有 。(多项选择)
A.气候 B.钱江潮 C.地质条件 D.科技
(4)上海在浙江的大小洋山建设深水港体现了 。(多项选择)
A.上海港的经济腹地在急剧缩小 B.港口建成后将对宁波北仑港具有严峻的挑战
C.黄浦江水深不足限制了上海港的进一步发展 D.使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
(5)由图示可以看出该地区城市密集,请从自然因素分析原因?
阅读分析材料和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今年2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对亚非五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表示,要“继续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实现“走出去”战略。
(1)请用经济常识说明中国企业该如何实现“走出去”。
当地时间2009年1月6日凌晨1时(北京时间凌晨5时),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先后穿越了西沙、南沙、新加坡海峡、马六甲海峡、印度洋、阿拉伯海,经过11个昼夜的航行,完成航渡阶段,顺利抵达任务海域在亚丁湾的会合点,进入正式护航阶段。
(2)航行船只由东向西穿越A海峡时,船体的吃水深度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指出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开发海岛和海域资源,对建设海洋经济强国意义重大。B岛依托其有利的条件快速发展经济,基本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该岛自然环境呈环带状分布的特点,开发利用中重视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其海岸带为重点开发带。
(3)试分析B岛海岸带发展的优势区位。
(4)古代,我们的祖先曾以开放的姿态面向海洋。近代,漫长的海岸线却成为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前沿阵地。新世纪,中国人重新把海洋作为走向世界舞台的通道。
①举出古代海上中外交往的事例(举一例)
②举出晚清中国筹划海防的事例(举一例)
③中国海军护航等行动,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请你依据历史知识分析新世纪中国国际影响不断扩大的原因。
读下列材料,回答(1)~(4)题。
材料一 “以邻为壑”的含义。
以邻为壑,出自《孟子·告子下》:“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意思是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材料二 自上世纪50年代起,每年都有大量的垃圾从发达国家转到发展中国家,东南太平洋的某些岛国成了美国的大垃圾场,虽然当地人也知道垃圾遗害无穷,但因经济贫困,也无奈接收。
材料三 张涛同学在一个超市门口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在短短的十分钟内,就有多达80个方便袋带出超市,被访问的26人中,竟无一人自带工具。当问及是否知道“白色污染”时,96%的人表示知道。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菜篮子还是居家过日子必备工具,而今,早已难觅其踪迹。
材料四 大多数中低档饭馆都准备两种筷子,一种是多次使用,消毒处理后装在精美袋中的,这种一般提前摆放在桌子上,另一种就是大家熟悉的一次性方便筷,短且弯,有时还挫口,但为了显示对客人的尊重,主人往往一进屋就喊服务员把干净好用的筷子换成方便筷,尽管大家都知道非一次性筷子充其量自己再洗一下远比方便筷好用,但很少有人拒绝、撤换。
(1)环境问题的形成有很多原因,材料一、二反映的是
[ ]
A.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B.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矛盾
C.个人利益与大众利益的矛盾
D.对环境问题的危害认识不足
(2)方便袋和方便筷等一次性消费品的大量使用,分别会带来哪些问题
[ ]
A.过度消耗资源和环境污染
B.水体污染和固体垃圾污染
C.环境污染和过度消耗资源
D.水土流失和酸雨
(3)下列行为或措施有利于减轻环境问题的是
[ ]
A.少用一次性方便筷
B.少到超市买菜
C.尽量使用绿颜色方便袋
D.方便袋用完后及时烧掉
(4)下列做法属于可持续发展行为的是
[ ]
①开垦草原地区的荒山荒坡,发展立体农业②退耕还林还草,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③为防止“赤潮”现象的发生,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④建立人工绿洲生态经济系统,是绿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