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构成旅游景区的主体是: A.旅行社 B.小明.王浩等 C.旅游景观 D.一千元的花费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五·一节放了七天长假,北京某中学上高中的小明想约本班几个同学一起外出旅游。王浩和李晖提出去昆明,郭亮提出最好去海南,陈敏想去武夷山,小华提出去泰山和曲阜。但他们每人只有不足一千元的花费,又想让旅行社全包。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回答判断下题。

(1)

他们最宜选择的旅游风景地是:

[  ]

A.

昆明

B.

海南

C.

武夷山

D.

泰山和曲阜

(2)

选择的主要理由是:

[  ]

A.

旅游费用

B.

交通条件

C.

身体状况

D.

旅游观光地

(3)

这次旅游活动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

[  ]

A.

娱乐消遣

B.

参观学习

C.

市场购物

D.

接受教育

(4)

构成旅游景区的主体是:

[  ]

A.

旅行社

B.

小明、王浩等

C.

旅游景观

D.

一千元的花费

查看答案和解析>>

五·一节放了七天长假,北京某中学上高中的小明想约本班几个同学一起外出旅游。王浩和李晖提出去昆明,郭亮提出最好去海南,陈敏想去武夷山,小华提出去泰山和曲阜。但他们每人只有不足一千元的花费,又想让旅行社全包。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回答判断9-12题。                          

9.他们最宜选择的旅游风景地是:

A.昆明           B.海南         C.武夷山        D.泰山和曲阜

10.选择的主要理由是:

A.旅游费用      B.交通条件     C.身体状况      D.旅游观光地

11.这次旅游活动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

A.娱乐消遣       B.参观学习      C.市场购物       D.接受教育

12.构成旅游景区的主体是:

A.旅行社    B.小明、王浩等    C.旅游景观   D.一千元的花费

查看答案和解析>>

五·一节放了七天长假,北京某中学上高中的小明想约本班几个同学一起外出旅游。王浩和李晖提出去昆明,郭亮提出最好去海南,陈敏想去武夷山,小华提出去泰山和曲阜。但他们每人只有不足一千元的花费,又想让旅行社全包。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回答判断16-19题。

1.他们最宜选择的旅游风景地是:

A.昆明    B.海南    C.武夷山    D.泰山和曲阜

2.选择的主要理由是:

A.旅游费用    B.交通条件    C.身体状况    D.旅游观光地

3.这次旅游活动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

A.娱乐消遣    B.参观学习    C.市场购物    D.接受教育

4.构成旅游景区的主体是:

A.旅行社    B.小明、王浩等    C.旅游景观    D.一千元的花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分析“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治理”案例的资料,回答:(共10分)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立足于区内发展工业的优越条件,早在19世纪中叶,就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等重化工业为核心的德国最大工业区。

20世纪50年代以后,伴随世界能源结构变化、世界钢铁产量过剩以及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涌现,鲁尔区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日益显露弊端,主导产业迅速衰落,失业率上升。

为此,鲁尔区一方面对煤炭和钢铁工业实行了“关、并、转”等合理化改组。同时,鼓励兴建新兴工业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部门,并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和人才培养。

    另一方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进行了综合治理,建立了完备的治污设施,大规模植树造林等,使昔日浓烟蔽日、黑尘满地的厂区,成为环境优美的花园。一些老工业建筑物和工业废墟上的遗物,被改造成为别具风格的各种文化艺术景点和服务设施,如有的仓库被用来开设餐厅,原先的高炉墙被用作攀岩爱好者的运动场所等。

    鲁尔区的整治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

    (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凭借的是当地的                                        等工业发展的优越条件。(5分)

   (2)鲁尔区的重化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包括         (双项选择)(2分)

    A.废气污染    B.水体污染    C.臭氧层的破坏    D.辐射污染

   (3)我国东北的辽中南地区是发达的重工业基地。近几十年来,辽中南与东北其他一些老工业基地也出现了与鲁尔区同样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我国政府作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借鉴鲁尔区产业调整经验,你认为振兴辽中南工业基地可采取哪些整治措施? (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分析“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治理”案例的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立足于区内发展工业的优越条件,早在19世纪中叶,就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等重化工业为核心的德国最大工业区。

 20世纪50年代以后,伴随世界能源结构变化,世界钢铁产量过剩以及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涌现,鲁尔区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日益暴露弊端,主导产业迅速衰落,失业率上升。

 为此,鲁尔区一方面对煤炭和钢铁工业实行了“关、并、转”等合理化改组。同时,鼓励兴建新兴工业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部门,并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和人才培养。

 另一方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进行了综合治理,建立了完备的治污设施,大规模植树造林等,使昔日浓烟蔽日、黑尘满地的厂区,成为环境优美的花园。一些老工业建筑物和工业废墟上的遗物,被改造成为别具风格的各种文化艺术景点和服务设施,如有的仓库被用来开设餐厅,原先的高炉墙被用作攀岩爱好者的运动场所等。

 鲁尔区的整治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凭借的是当地的         、       等工业发展的优越条件。   

 (2)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由     取代    。鲁尔区主导产业中的    工业迅速衰退。

 (3)鲁尔区的重化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包括(多项选择)    (    )

    A.废气污染          B.水体污染   

    C.固体废弃物污染       D.辐射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