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表示的是在 (外力) 作用下形成的 地貌. (2)B图是 地貌.往往形成于 地区, (3)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C图上的地质构造是 .判断理由是 ,此处地形是 .其形成原因是 . (4)简要分析说明A地聚落发育的有利条件.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褶皱是________斜,其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外力或内力)作用造成的。

(2)若此地区富含石油、天然气,则宜在________(甲或乙)处开采。

(3)图中A、B、C三地中,属于大陆架的是________地,可能分布着锰结核的是________地。

(4)图中D、E所示箭头,分别表示水循环中的________环节和________环节。

(5)沿海国家除具有________海里领海权外,其管辖海域面积可外延至________海里处,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床物质颗粒划分标准
材料二:下图为侵蚀、搬运、沉积和流速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物质颗粒的直径,纵坐标表示速度。
 
材料三:某河流三个河床沉积断面图
(1)对比材料一、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沉降速度与泥沙粒径成正比关系
    B、泥沙粒径越小越容易被侵蚀
    C、在一定粒径范围内,流速小于沉降速度便发生沉积
    D、1厘米/秒的流速能搬运走1毫米粒径的泥沙
(2)材料二显示: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外力作用。对于粒径为0.001~
    0.01毫米的河床物质,流水作用则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两种外力作用,河流流速在100厘米/
    秒时对粒径大于10毫米的河床物质基本上没有________作用。
(3)对比材料二、三,试判断A、B、C三个断面的流速由大到小为________。如果三个断面分别对应河
    流上、中、下游,则:A对应________河段,B对应________河段,C对应________河段。
(4)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一般情况下,流水速度越大,流水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越强,河流物质
    的粒径越大,________现象越明显。
(5)下列现象不能用材料二图示原理解释的是
[     ]
    A、上海港航道淤塞
    B、东非大裂谷两边形成悬崖峭壁
    C、莱茵河上游的“V”形谷
    D、尼罗河河口三角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由低到高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_。
(2)此图是三圈环流的中纬环流圈,丁地纬度是30°N,A的风向是___________。(2分)
(3)如果此图表示海陆间大循环的示意图,环节C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__________(填代码)。
(4)此图表示中低纬太平洋环流模式图,该模式最有可能分布在______(南或北)半球,最有可能形成渔场的是__________(甲乙丙丁)地,洋流B对沿岸气候有___________作用。
(5)此图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C代表外力作用,那么甲代表的是___________,D代表的是作用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图中箭头表示外力作用的是        ,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4分)

(2)在a、b、c中,a表示的岩石的名称是        ,b表示的岩石名称是        。(4分)

(3)在a、b、c中,可能有生物遗体存在的是        ,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是        。(4分)

(4)简要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图中箭头表示外力作用的是________,表示变质作用的是________。(2分)

(2)在a、b、c中,a表示的岩石名称是________,b表示的岩石名称是________。(4分)

(3)在a、b、c中,可能有生物遗体存在的是________,由岩浆冷凝而形成的是________。(4分)

(4)简要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