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读下表(表1).判断 表1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年份 1980 1985 1990 1995 比重增减 东部 52.3 52.9 53.8 58.3 +6.0 中部 31.2 31.1 29.8 27.6 -3.6 西部 16.5 16.0 16.4 14.1 -2.4 A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中部>西部 B 经济发展速度:东部>中部>西部 C 东部与中部.西部的差距越来越小 D 东部经济是正增长.中部.西部经济是负增长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图代表的经济地带是___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 图代表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在三个地带中处于第_____位,其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省份与其所属经济地带连线正确的是
                                                                                                                                                        [     ]
    A、山西省——A图
    B、广东省——B图
    C、云南省——C图
(4)更能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潜力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经济发展水平或经济发展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1999年)”,回答下列问题。

 

1A图代表的地带名称是___________地带,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图代表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在三个地带中处于___________位,这个地带发展农业的主要不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省市与其所属地带连线正确的是[   ]

A.山西省——A   

B.辽宁省——B

C.云南省——C

4)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潜力的指标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经济发展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1999年)”,回答下列问题。

 

1A图代表的地带名称是___________地带,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图代表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在三个地带中处于___________位,这个地带发展农业的主要不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省市与其所属地带连线正确的是[   ]

A.山西省——A   

B.辽宁省——B

C.云南省——C

4)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潜力的指标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经济发展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表(表1),判断  (     )

表1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年份

1980

1985

1990

1995

比重增减

东部

52.3

52.9

53.8

58.3

+6.0

中部

31.2

31.1

29.8

27.6

-3.6

西部

16.5

16.0

16.4

14.1

-2.4

 

A.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中部>西部

B. 经济发展速度:东部>中部>西部

C. 东部与中部、西部的差距越来越小

D. 东部经济是正增长,中部、西部经济是负增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我国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少。“耕地保有量保持1.2亿公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约束性指标,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96―2004年我国部分省市区耕地变化情况表(耕地面积和人口均为1996年数据)

区域

耕地

面积

(km2)

人口

(万人)

1996―2004年

耕地减少

面积(km2)

1996―2004年耕地减少去向比重(%)

建设

占用

灾毁

耕地

生态

退耕

农业结构

调整

北京

4024

1259

140.80

25.89

3.53

39.73

30.85

内蒙古

55689

2232

1009.60

1.78

2.26

95.27

0.69

上海

2948

1419

71.30

62.58

5.73

13.27

18.42

江苏

44720

7110

344.80

37.27

3.26

8.70

50.77

浙江

16400

4343

244.70

44.30

1.25

22.39

32.06

江西

23164

4105

142.60

17.33

0.91

68.99

12.77

福建

12135

3261

66.50

36.61

8.37

2.44

52.58

广东

23525

6961

248.60

13.76

1.23

1.88

83.13

湖北

33794

5825

278.20

9.99

2.10

69.77

18.14

四川

62224

8428

613.50

5.96

1.74

70.27

22.03

甘肃

34860

2467

374.20

2.36

0.55

91.24

5.85

宁夏

8110

495

373.60

2.29

0.20

96.56

0.95

材料二:人口总量的变动势必引起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量增加,从而引起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相应变化,直到达到如下平衡:P×G=C×Y注:P为人口总量;G为人均粮食年需求量;C为粮食播种面积;Y为土地生产率(单位面积年粮食产量)

材料三:全球人均粮食、土地生产率、化肥投入和灌溉面积指数图

1、据材料一分析,人均耕地面积最大的省(市、区)是      

2、生态退耕面积最大的省(市、区)是        ,退耕的主要原因是      

(单项选择)

A.保护湿地       B.防止土地沙漠化

C.防止水土流失   D.防止地质灾害

3、江西省的生态退耕主要是退田还      ;四川省的生态退耕主要是退田还        

4、根据材料二中的公式P×G=C×Y判断,下列三种情况中,最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是   

A.P×GC×Y>0          B.P×GC×Y =0            C.P×GC×Y <0

主要原因是                                                                  。

5、根据材料三分析,人类可以通过             、              措施来提高土地生产率,但由此可能带来的问题分别是                     、                         。

6、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除材料中所提到的措施外,今后更需要大力发展          (科学)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