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该种生态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下面 哪一地区: 为发展旅游.1998年我国某旅游公司购买了某国已退役的航空母舰.但必须首先由甲海驶抵乙海.然后续航到我国.读图完成3--5题.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中学一地理研究小组,在某地进行生态调查,下图是他们调查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据图回答1—3题。

1.该地的这种生态特征最有可能是哪种人类活动引起的

A.滥采   B.滥垦   C.滥伐   D.过度放牧

2.图中所示生态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下面哪一地区

3.针对上述问题,今后该地区的发展应注意

①适度开垦,增加农业技术投入,减轻土地荒漠化②控制载畜量,改良牲畜品质和牧场质量

③加强生态防护林建设,减轻风沙危害④建设人工草场,采取合理的放牧方式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因宏观生态体系失控而影响和威胁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问题,通常被称之为国家生态安全问题。1998年的长江洪水,直接经济损失达1600亿元。

材料一:长江流域明显的水土流失现象,始于南宋……史载“沅湘间多山,农家惟种栗,且多在岗阜,每欲布种时,则无伐其林,纵火焚之”……明清两代,人口压力不断增大,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更为加剧……雍正末至乾隆初开始,两湖地区开发转向原始林木茂密的湘鄂西山区。

材料二:乾隆末年,王昶在总结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湖北万城堤溃的原因时指出:“四川、陕西、湖北山木丛林处,今皆砍伐为种包谷,地遇雨,浮沙随水下江,故江底沙淤日积,水势年增。”清人赵仁基也认为“水溢由于沙积,沙积由于山垦……江底日见其高,而容水之地浅矣。”

(1)下列曲线中,与洞庭湖的面积变化最相符的是

[  ]

A.
B.
C.
D.

(2)1950~1958年期间,洞庭湖面积迅速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

B.需要增产粮食而围湖造田

C.水量减少,导致水位下降

D.湖泊沼泽化速度加快

(3)洞庭湖面积缩小,改变了该地区水资源的________分布,削弱了湖泊对长江洪水的________能力,加重了该地区及长江流域________灾害。

(4)以现代地理原理来分析材料中清人赵仁基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6)长江三峡工程即将竣工,它可防御长江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长江中下游地区还有兴修水利,加固堤防的必要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是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的这种生态特征最可能是哪种人类活动引起的
[     ]
A、滥采
B、滥垦
C、滥伐
D、滥牧
2、该种生态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下面哪一地区
[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区域交通和农业技术条件的改变,对柑橘生产的影响。

(2)简述丘陵山区的治理对流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3)请结合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提出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材料一  1961年,全国一些地方的农民为了渡过困难,自发地搞起包产到户。安徽在1962年的年中,包产到户发展到了占农户的80%,川、甘、浙等省农村达70%,全国农村平均起来已经超过20%。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在全省实验推行包产到队、到户的责任田,1961年3月毛泽东含糊地批准他进行实验,这使得安徽的粮食迅速增产,并有余粮支援河南、江苏等地。但随即毛泽东严厉批判了安徽的做法,曾希圣因此被撤职。在此前后,浙江、山东等地,也有小规模的包产到户的尝试,最终都无疾而终,所有参与其中的干部,全部被整肃,无一幸免。“包产到户”被当作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东西,受到长期批判。

材料二  1978年秋天,安徽发生大旱灾,为了使秋种(种麦子)能顺利进行,有的地方干部就采取了把生产队的土地直接包给农户种的办法,搞“包产到户”。……安徽省委书记万里对此采取了支持的态度,万里说:“包产到户的问题,过去批了几十年,许多干部被批怕了,但过去批判过的东西,不一定是错误的;过去提倡的东西,不一定就是正确的,要靠实践来检验。” ……1978年11月24日的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又做出了一个革命性的决定——“分田单干,包干到户”。……“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一字之差,性质完全不同。包干到户,农村土地真正实现了两权分离,土地所有权归集体,农民通过承包获得对土地的经营权,农民成了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农民用和平的方式夺了集体的生产经营权。

(4)依据材料4、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60年代开始及70年代末,农村搞“包产到户”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结局有何不同?

(5)依据材料,分析“小岗模式”与60年代“包产到户”有什么区别?“小岗模式”的推行有什么作用?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以后,法国农业发展的缓慢,大大制约了法国工业革命。二战后,法国开始改造小农经济。首先,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1945年,法国政府通过国家农业信贷银行发行五年期债券募集、1947年开始的马歇尔计划,共为法国农业提供90亿法郎的资金支持。从1954年起,法国政府对农业的投入超过了每年政府预算的4.6%。其次,力促土地的集中经营,实现农业机械化。鼓励年长农民“退休”,政府为其颁发“离农终身补贴”;各地政府成立土地整改组织,负责收购农民的零散土地,进行平整整合后转卖给农业资本家;对于自行合并经营的农场减免税收;对农民购买农机给予优惠和贷款,农场主购买农机可享受国家银行的长期、低息贷款。第三,加强农业合作组织的建设。一方面是政府组织各级农业公会和农业交流协会,通过这个组织传达和解释政府的农业政策,调查农业发展情况,组织农业交流活动等。另一方面是鼓励农民自行组织各种农业合作社,尤其是法国南部各类特种经营的农户基本上都加入到了各种农业合作社中,合作社通过与农户签订合同的方式引导农户进行生产,建立起农户与外界市场的联系,这弥补了各类特种经营难于扩大经营规模的缺陷。第四是加强农业科研和农村职业教育的建设,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农业就业人员的素质。在第四和第五共和国时期,法国政府共设立了33所全国性的高等农业学院和农业工程学校,并且各省普遍设立了各种农业技术学校。政府规定,凡是独立经营农场的人必须要具备“农业技师”证书。法国农业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短短的二十几年时间,法国农业实现了全面的机械化、电气化和化学化。法国成为20世纪中后期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李世安《欧美资本主义发展史》)

(6)战后,法国对落后小农经济的改造,对今天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与转变有哪些可借鉴之处?

材料四  2005-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情况表

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城市

10493元

11759元

13786元

15781元

17175元

农村

3225元

3587元

4140元

4761元

5153元

(7)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如何解决材料一中所反映的问题?

材料五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必须牢牢把握加强“三农”这个根本立足点,牢牢把握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这个重要着力点,牢牢把握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个战略着眼点,牢牢把握城乡改革联动这个关键切入点。决不能以牺牲农业农村为代价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决不能借统筹城乡之名削弱农业农村、损害农民利益。

(8)结合材料二,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说明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4年7月20日电中国北极考察站首批队员20日从北京启程,前往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原名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开展科学考察中国北极考察站―黄河站(位于北纬78°55′、东经11°56′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中国在20世纪20年代签署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为中国在群岛建站创造了可能,这一条约规定,各个签约国均有权在群岛上进行考察和开发活动,目前有18个国家在此建立了科学考察站。

材料二  1920年2月9日,英因、美国、丹麦、挪威、瑞典、法国、意大利、荷兰及日本等18个国家,经过繁忙的穿梭外交,在巴黎签订了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行政状态条约,即“斯瓦尔巴德条约”。1925年,中国,前苏联、德国、芬兰、西班牙等33个国家也参加了该条约,成为《斯瓦尔巴德条约》的协约国。

材料三  岛上多崎岖山脉,最高点为海拔1713米的牛顿峰。煤、磷灰石等储量丰富。植被主要是岩高兰和云莓。岛上建有3个国家公园,3个自然保护区,15个鸟禁猎区,3个植物保护区。目前岛上居民约为2400人,人口年自然增长率为―3.55%。

(1)当“雪龙号”科考船到达斯瓦巴群岛的海港时,五星红旗飘向        方向。

(2)图中的比例尺约为              (数字式),海域①的名称是               ,“黄河站”离北极点的最短距离约为    千米,考察站的气候类型是     

(3)斯瓦尔巴群岛的对外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是                         从材料三中看,斯瓦尔巴群岛上的经济以是       业和        业为主,该群岛的西部比东部的年平均气温高的原因是                                            。岛上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其人口再生产类型是        型。

(4)中国科考队员在斯瓦尔群岛海域发现了不少通常生活在法国和美国东海岸的温暖海域的海洋生物―“蓝贻贝”,和居住在加拿大北部的因纽特人首次看到了知更鸟;猎人行走在海面的冰层上,会发生因冰太薄而掉下去的事件一样,这个/发现反映出了什么环境问题?              。也说明生物对地理环境有明显的      作用。

(5)斯瓦尔巴群岛上煤的蕴藏量并不丰厚,将煤运到欧洲大陆的距离又很远,在这里采煤其实是得不偿失的。可是煤炭的开采并未停止,原因是

A.极地附近的煤炭有很大的科研价值

B.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也行使对群岛的主权

C.虽然利润不大,但不开采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

D.挪威本土气候寒冷,对煤炭的需求量很大

(6)材料一中的考察队员到达斯瓦尔群岛上时,以下叙述最不可信的是

A.考察队员看到直升机正在轰走朗伊尔城附近的北极熊等凶猛动物,以防它们伤害居民

B.当天夜晚考察队员看到绚丽多姿的北极光

C.岛上的生活垃圾都要运往挪威本土,以保护斯瓦尔群岛的生态环境

D.“黄河站”的正午太阳高度正在不断减小

(7)中国北极科考队的其中一个重要课题是“北极斯瓦尔巴德地区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系统对比研究”(如“较大面积的冰雪表面,众多的内陆湖泊,高海拔、高纬度的植物分布,等等”)。斯瓦尔马德群岛有“北极地区中的绿洲”之称,而雅鲁藏江大峡谷的热带风光一直延伸到北纬30°的大拐弯处,分析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8)北极和亚北极地区的海洋与海冰系统、气候系统的变化对影响我国的灾害性冷空气活动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北极地区的空间环境扰动会影响到空间天气,并直接影响到我国航天器的应用,北极地区同时也是我国极端生物研发的理想场所。中国北极考察站―黄河站的建立正是为了研究北极的气候和环境变化对我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但考察站却不建立在研究效果更好的北极点附近,却建立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