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革命是以一系列发明创造为标志的.回答第21-23题. 21.蒸汽机被认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最重要的发明.被形容为将人类带进了“蒸汽时代 .这是由于 A.它是发明难度最大的机器 B.它能装备火车和汽船 C.它使其他机器得以推广使用并发挥比较充分的效能 D.它打破了工厂设立的地域限制 22.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许多新兴工业部门兴起和发展起来.其中不属于全新的工业部门是 A.电力 B.汽车制造 C.人造纤维 D.石油开采 23.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对当今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影响最为深远的发明创造是 A.原子能技术 B.计算机技术 C.激光技术 D.航天技术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0)

材料一:福建省略图。

 

材料二:依山傍水的福州马尾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和近代海军的摇篮。1866(清同治五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了福

建船政,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

士。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传播中西文化,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材料三:近代福建涌现的部分名士:严复(18541921),近代著名思想家。林白水(18741926)近代民主革命者,报人,教育家。林觉民(18871911),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旭:“戊戌六君子”之一。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沈葆桢(18201879):在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中,被推向前台,中国“船政之父”。林长民:“五四”运动引发者,191952日北京《晨报》与《国民公报》上发表《外交警报告国民》的文章,惊呼:“山东亡矣,国将不国,愿四万万众誓死图之。”。

1指出福建历史上对外联系的主要交通方式,并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说明其原因。(12)

2说明高铁的开通,对图示区域间联系的地理意义。(8)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2年9月16~20日,由中国工程院、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中国农业大学和国际水稻研究所共同主办的首届国际水稻大会在中国北京举行。大会以“创新、影响、繁荣”为主题,目的在于促进亚洲和国际社会进一步重视水稻生产,提高亿万穷人的生活水平并推动水稻的二次绿色革命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各国的科学家开展水稻的科技交流和合作提供平台与机会。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了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

  江泽民主席指出:“7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家创造性地建立了水稻杂交优势育种理论,发明和完善了杂交稻选育和制种技术,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世界水稻主要分布在

[  ]

A.亚马孙河流域
B.多瑙河流域
C.几内亚湾沿岸
D.亚洲东部、南部

(2)中国是具有悠久农耕文明历史的国家,其中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形成于

[  ]

A.母系氏族繁荣时期
B.夏朝
C.春秋
D.西汉

(3)下列哪一种文化遗址最能反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

[  ]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丁村遗址

(4)我国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稻米产量很大,当时曾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谚语所反映的时期是指

[  ]

A.隋唐
B.北宋
C.南宋
D.明清

(5)首届国际水稻大会的主题和目的主要体现了

[  ]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理

B.普遍联系的原理

C.国际竞争是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竞争

D.价值规律的作用

(6)江泽民主席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主张按照平等互利、成果共享、尊重知识产权的原则积极进行国际合作,鼓励中国科技人员与各国科学家加强合作研究,为各国的共同发展和普遍繁荣作出贡献。”这说明

①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③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④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分析我国水稻的分布规律。

(8)简要说明中国科学家科技创新的哲学依据。

(9)据统计,该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使每年仅增产的粮食即可养活6000万人口。这对加快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