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开发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开发历史悠久.商品经济基础雄厚 B.人口密度较大.土地负载较重 C.土地资源开发时间长.生产潜力不大 D.人口增长但非耕地资源潜力大.人地关系矛盾缓和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区域交通和农业技术条件的改变,对柑橘生产的影响。

(2)简述丘陵山区的治理对流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3)请结合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提出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材料一  1961年,全国一些地方的农民为了渡过困难,自发地搞起包产到户。安徽在1962年的年中,包产到户发展到了占农户的80%,川、甘、浙等省农村达70%,全国农村平均起来已经超过20%。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在全省实验推行包产到队、到户的责任田,1961年3月毛泽东含糊地批准他进行实验,这使得安徽的粮食迅速增产,并有余粮支援河南、江苏等地。但随即毛泽东严厉批判了安徽的做法,曾希圣因此被撤职。在此前后,浙江、山东等地,也有小规模的包产到户的尝试,最终都无疾而终,所有参与其中的干部,全部被整肃,无一幸免。“包产到户”被当作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东西,受到长期批判。

材料二  1978年秋天,安徽发生大旱灾,为了使秋种(种麦子)能顺利进行,有的地方干部就采取了把生产队的土地直接包给农户种的办法,搞“包产到户”。……安徽省委书记万里对此采取了支持的态度,万里说:“包产到户的问题,过去批了几十年,许多干部被批怕了,但过去批判过的东西,不一定是错误的;过去提倡的东西,不一定就是正确的,要靠实践来检验。” ……1978年11月24日的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又做出了一个革命性的决定——“分田单干,包干到户”。……“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一字之差,性质完全不同。包干到户,农村土地真正实现了两权分离,土地所有权归集体,农民通过承包获得对土地的经营权,农民成了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农民用和平的方式夺了集体的生产经营权。

(4)依据材料4、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60年代开始及70年代末,农村搞“包产到户”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结局有何不同?

(5)依据材料,分析“小岗模式”与60年代“包产到户”有什么区别?“小岗模式”的推行有什么作用?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以后,法国农业发展的缓慢,大大制约了法国工业革命。二战后,法国开始改造小农经济。首先,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1945年,法国政府通过国家农业信贷银行发行五年期债券募集、1947年开始的马歇尔计划,共为法国农业提供90亿法郎的资金支持。从1954年起,法国政府对农业的投入超过了每年政府预算的4.6%。其次,力促土地的集中经营,实现农业机械化。鼓励年长农民“退休”,政府为其颁发“离农终身补贴”;各地政府成立土地整改组织,负责收购农民的零散土地,进行平整整合后转卖给农业资本家;对于自行合并经营的农场减免税收;对农民购买农机给予优惠和贷款,农场主购买农机可享受国家银行的长期、低息贷款。第三,加强农业合作组织的建设。一方面是政府组织各级农业公会和农业交流协会,通过这个组织传达和解释政府的农业政策,调查农业发展情况,组织农业交流活动等。另一方面是鼓励农民自行组织各种农业合作社,尤其是法国南部各类特种经营的农户基本上都加入到了各种农业合作社中,合作社通过与农户签订合同的方式引导农户进行生产,建立起农户与外界市场的联系,这弥补了各类特种经营难于扩大经营规模的缺陷。第四是加强农业科研和农村职业教育的建设,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农业就业人员的素质。在第四和第五共和国时期,法国政府共设立了33所全国性的高等农业学院和农业工程学校,并且各省普遍设立了各种农业技术学校。政府规定,凡是独立经营农场的人必须要具备“农业技师”证书。法国农业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短短的二十几年时间,法国农业实现了全面的机械化、电气化和化学化。法国成为20世纪中后期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李世安《欧美资本主义发展史》)

(6)战后,法国对落后小农经济的改造,对今天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与转变有哪些可借鉴之处?

材料四  2005-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情况表

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城市

10493元

11759元

13786元

15781元

17175元

农村

3225元

3587元

4140元

4761元

5153元

(7)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如何解决材料一中所反映的问题?

材料五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必须牢牢把握加强“三农”这个根本立足点,牢牢把握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这个重要着力点,牢牢把握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个战略着眼点,牢牢把握城乡改革联动这个关键切入点。决不能以牺牲农业农村为代价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决不能借统筹城乡之名削弱农业农村、损害农民利益。

(8)结合材料二,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说明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大学生从昆明出发,乘火车沿着南昆铁路到湛江进行旅游。据此回答(1)~(5)题。

(1)途中经过地区的土壤主要是

[  ]

A.砖红壤
B.红壤、黄壤
C.黄棕壤
D.棕壤

(2)他在途中的叙述,你认为不可信的是

[  ]

A.出发时风和日丽,这种天气已有好多天了

B.昆明市郊外有大片生长良好的橡胶林和菠萝园

C.沿途看到许多低矮的丘陵和孤峰

D.湛江港内停有许多飘着外国国旗的船只

(3)下列关于西南区交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运力大,运量大

B.此区铁路建设较慢

C.其交通建设可充分发挥其沿江、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

D.扩建改造成昆线、川黔线是为了提高西南区区际铁路出口通道的运输能力

(4)南海作为我国发展热带海洋渔业的基地,不利条件是

[  ]

A.海洋鱼类品种多、生长快和渔汛期长

B.海南岛的浅海、滩涂面积大,港湾多,适宜发展人工养殖业

C.海南岛周围大陆架广,大陆河流带来的营养盐类多

D.海南岛周围海域的某些海域富营养化

(5)关于海南岛的开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山地丘陵带是海南岛面积最大的地带,适宜发展热带农业

B.海陆交界的海岸带,地形平坦、土壤较好,可以建成蔗糖、粮食、牧业和城郊等不同类型的农业基地

C.建设成为我国的新兴工业省份、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度假休闲旅游胜地,是海南岛的开发建设方向

D.海南岛及其周围环境自净能力强,加上开发较晚,环境质量总体上处于良好状态,因此环境保护工作不必重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据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浙江省位于27°03′N到31°11′N,东经118°02′到123°08′之间,浙江地形复杂多样,西南部山地高峻,中部多丘陵、盆地,东北部则为冲积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材料二  新疆地形为“三山夹两盆”

材料三  浙江省某地多年平均降水量(mm)月分配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

43

75

90

137

179

223

160

276

182

102

44

51

材料四   浙江和新疆生产总值和增速示意图。

   

(1)据材料一,描述浙江省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4分)

(2)根据浙江“七分山二分水一分田”的特点,分析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3分)

地区

差异

原因

新疆

浙江

(3)据材料一、二及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两省区河流开发利用方式的主要差异及原因。(7分)

(4)根据材料三简析浙江省某地6月、7月、8月这三月之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3分)

(5)舟山与绍兴1月多年平均气温分别为5.7℃、4.2℃,分析舟山1月多年平均气温高于绍兴的主要原因。(3分)

(6)根据材料四,比较两省区的生产总值和增速的异同点。(4分)

(7)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近年来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试分析新疆承接浙江省纺织服装加工业的原因。(4分)

(8)近些年来,杭州、嘉兴、绍兴地区以面向城市和出口为主导的花木、蔬菜等种植发展较快,简述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