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显示欧盟成员国排放二氧化碳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A.交通运输业排放比重逐年增加 B.工业部门排放比重有所增加 C.排放总量基本不变 D.其它行业排放二氧化碳很少 5.欧盟成员国的工业部门排放二氧化碳的比重得到明显控制的原因是 A.控制工业发展 B.工业水平落后 C.污染工业迁移到欠发达地区 D.盛行西风将污染物吹向北欧 6.下列不能减少交通运输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途径是 A.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减少交通拥挤 B.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环境 C.规定使用无铅汽油 D.提高汽车燃油装置技术指标 最近.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噪音地图.假如下图为某城市噪音地图的局部.图中曲线为等噪音量线.据此回答7-8.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图2回答4~6题。

4.在图2中,A地区的特殊地貌名称是

 A.风沙地貌

 B.流水地貌

 C.黄土地貌

 D.喀斯特地貌

5.A地形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A.水源灌溉便利,含沙量较小

 B.太阳辐射强,热量条件好

 C.土质疏松,土壤呈酸性

 D.地势低平,北高南低

6.有关图中B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B.是内流域与外流域的分界线

 C.是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是甲、乙、丙三地的经纬网图。读图,回答4~6题。

4.甲、乙、丙三地产生水土流失的共同原因是(  )

①降水集中 ②土质疏松 ③开矿 ④植被破坏 ⑤垂直节理发育 ⑥地壳活动剧烈

A.①④                     B.①②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5.改良甲、乙、丙三地土地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在甲地土壤中掺入沙子

B.在乙地种植耐酸植物

C.在丙地使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

D.在乙地大面积退耕还草

6.乙、丙两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

A.冬小麦 水稻             B.春小麦 水稻

C.水稻 小麦               D.谷子 水稻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所示,碳排放量消费大大超过生产的有(  )

A.巴西、原欧盟十五国、墨西哥

B.加拿大、俄罗斯、美国

C.日本、原欧盟十五国、美国

D.中国、印度、南非

5.有关我国碳排放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消费的碳排放总量大于生产的碳排放总量

B.消费的本国碳排放量小于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

C.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是由于出口产品所产生的

D.生产的碳排放量有一部分出口到他国被消费掉

6.人均消费碳排放量(  )

A.印度多于俄罗斯               B.美国最多

C.原欧盟十五国多于加拿大       D.日本多于美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如图为南极地区的自然物质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

4.关于图中南极地区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大气输送,②和⑤为降雨

B.④为蒸发,⑤为降雪

C.③为蒸发,④为升华,⑤为降雪

D.图中水循环为逆时针方向

5.科学工作者生活在南极洲,必然需要能源,而从其他大洲带入运输费用较高。如果就地解决能源问题,最适宜开发利用的能源是(  )

A.地热能                                                    B.风能

C.煤炭                                                        D.太阳能   

6.下列关于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北极地区的主要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

B.冰的反射率强

C.高原大陆且地势高

D.受西风漂流影响,与外海区热量交换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图,回答4~6题。

4.该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

A.2011年8月15日大理云龙县特大泥石流

B.2012年广东“3.6”山体滑坡

C.2012年中原及华北地区旱灾

D.华北平原盐渍化

5.该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是(  )

A.吞没城镇、道路和田园

B.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C.交通、输电、输水线路中断

D.作物根部缺氧,造成收成不足

6.该灾害灾情指标有(  )

①厂矿的破坏  ②受灾的农田

③减产的粮食  ④成灾面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