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甲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 A.背斜构造 B.向斜构造 C.断层构造 D.板块构造 15.图中乙处河谷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风化作用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6分)读下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兰州市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石化工业城市。为进一步发挥兰州对西部发展的带动作用,2012年8月,兰州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新区位于距兰州市区北部38.5千米的秦王川盆地,

兰州市域山区面积占85%,盆地和谷地仅占15%,秦王川盆地是兰州周边地区最大的一块高原盆地,盆地内整体地势平坦,引大入秦工程初步解决了新区的用水问题。

(1)说出黄河上兰州段与包头段的水文特征的差异,并说明兰州以上河段河流开发的重点(5分)

(2)说明图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的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原因(10分)

(3)3月9日至14日兰州市大气中PM2.5数值持续大于300 (PM2.5大于300为严重污染)。说明气象因素对大气中PM2.5浓度的影响,分析PM2.5浓度对大气环境的作用。(8分)

(4)分析兰州新区选址的优势条件,并说明对兰州原城区发展的意义。(7分)

(5)指出沿铁路线从成都经宝鸡到酒泉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为某地区商业网点大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2题。

14.该地区商业网点的形成最不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

A.政治          B.山地          C.河谷         D.交通

15.若该地区商业网点是受河流影响,则图中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               (  )

A.甲乙                          B.乙丙

C.乙丁                          D.甲乙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列两幅图,回答13~15题。

13.甲图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

A.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        B.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

C.中小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黑土分布广

14.乙图大致为甲图从A至B一线附近地形剖面图,图中虚线表示当地一次特大暴雨量分布状况,据图判断中最大暴雨量分布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多少米?(    )

A.1800           B.800               C.200          D.400

15.有关特大暴雨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盛行西风带来海洋水汽遇到山地迎风坡的阻挡

    B.夏季风带来暖湿气流遇到山地迎风坡的阻挡

    C.东南信风带来海洋水汽遇到山地迎风坡的阻挡

    D.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对流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14—16题。

14.如某日①地(48°W,16°S)的白昼时间为12小时40分钟,①日出后,②(0°,78°W)过多长时间才日出

A.2小时    B.2小时20分钟  C.1小时    D.3小时40分钟

15.甲地区(虚线以西)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

A.沿岸有寒流流经 B.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C.沙漠区,空气中尘粒多   D.位于高山背风气流下沉区

16.关于乙地(虚线以内)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

B.属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

C.气候类型与图中大河流域主要气候类型相同,但成因不同

D.植被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图,完成13~15题。

13.若此图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

A.从北美迁入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亚洲

14.若此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主要方向,则甲、乙可能分别表示            (  )

A.四川、广东                             B.湖北、重庆

C.河北、山东                             D.新疆、内地

15.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到乙地的是                              (  )

A.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甲地良好的教育条件                             D.甲地优美的环境

外籍劳工流动是19世纪以后,特别是二战以后国际人口移动的新形式。据此回答16~17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