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读下图.回答问题. 海洋 a (1)在图中各横线处加绘箭头.完成水循环.其中D.E分别表示 . . (2)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甲处的地表形态是 .其形成原因是 . (3)如果开采地下水.应选择在 处. (4)如想找化石.在a.b两处 处可能找到. (5)甲.乙之间植树造林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 (6)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个环节关系最密切? . (7)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 . (8)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有 . (9)若此图表示台湾岛的东岸.则海洋处的洋流名称是 .洋流性质是 . (10)若此图表示中低纬度的北美大陆东岸.则海洋处的洋流名称是 .洋流流向是 . (11)若此图表示中低纬度的南太平洋西岸.则海洋处的洋流名称是 .洋流流向是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下图,回答问题。(20分)

(1)图中甲地可能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业是                                  (  )

A.温带水果加工               B.热带水果加工

C.海产品加工                 D.棉纺织加工

(2)B海域近年来在夏季经常出现一种海洋污染现象,这种污染现象是________,试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3)C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影响这一地区工业的区位因素。

(4)简述近年C地区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如果此图表示热力环流,B、C在近地面,A、D在高空,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则两B、C处气压高的是_______,受热的是_______。
(2)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中纬度的大气环流,B、C在近地面,A、D在高空,则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或风带),在其控制下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此图表示的是海陆间水循环,B、C在近地面,A、D在高空,则④表示______________,B、C两地表示海洋的是_______。
(4)如果此图用于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C表示岩浆,则②表示____________,D表示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两地中,气候海洋性更强的是       地。请用下面表格中的数据说明判断的理由并分析形成的原因。

(2)分析图中20℃等温线在①、②两处均向南弯曲的原因。

(3)分析西侧山脉的形成原因是                                  

(4)图中C处是世界上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 试分析其形成的区位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图,回答问题。

人们通常以经度0°、北纬38°为极点,将陆地相对集中的半球,称为“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如右图所示,P点为“陆半球”的极点,阴影代表“陆半球”, N点为北极点,S点为南极点。

1. 一架飞机若从图中P点经北极点飞到Q点,若不考虑地形因素,从最近的线路飞行,其飞行方向是            ,飞机飞行距离大约为             千米。

2. “水半球”极点的地理坐标应为                

3. 赤道上位于“陆半球”且位于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单项选择)

A.经度0°向西至20°W                  B.20°W向西至90°W

C.90°W向东至90°E  D.20°向东至90°E

4. 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一艘船正在海上行使,船员发现太阳在正北方的空中,测得太阳高度为75°26′。请在图中用“ A”标出该地的位置。

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很有可能出现的是                        (多项选择)。

A.北京夜幕深沉       B.长江流域正值伏旱天气        C.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D.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E.东北平原的小麦正在越冬   

F.上海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             G.南极正值最佳的科学考察季节

H.华北地区常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是寒潮

I.地球自转线速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两地中,气候海洋性更强的是       地。请用下面表格中的数据说明判断的理由并分析形成的原因。

(2)分析图中20℃等温线在①、②两处均向南弯曲的原因。

(3)分析西侧山脉的形成原因是                                   

(4)图中C处是世界上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 试分析其形成的区位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