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为黄土高原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23-26题: 23.关于下列地理事物变化特点.正确的是 ( ) A.从④到①黄河的径流 量和含沙量都明显递减 B.从③到①黄土的颗粒逐渐变细 C.从②到①是种植业向畜牧业过渡 D.夏季气温从②到④逐渐升高 24.历史以来.对黄土高原森林破坏最严重的方式是 A.过度樵采 B.毁林开荒 C.开矿 D.历代战争 25.对该地区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图中a.b.c.d四地治理措施正确的是 ( ) A.在d地打坝建库 B.在a地种草护坡 C.在c 地平整土地 D.在b地修筑梯田 26.当地人们在选择修建窑洞地点时.图中四地最合理的是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右图为黄土高原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面试题:

关于下列地理事物变化特点,正确的是            

A.从④到①黄河的径流 量和含沙量都明显递减

B.从③到①黄土的颗粒逐渐变细

C.从②到①是种植业向畜牧业过渡      

D.夏季气温从②到④逐渐升高

历史以来,对黄土高原森林破坏最严重的方式是

A.过度樵采     B.毁林开荒     C.开矿     D.历代战争

对该地区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图中a、b、c、d四地治理措施正确的是   

A.在d地打坝建库      B.在a地种草护坡 

C.在c 地平整土地      D.在b地修筑梯田

当地人们在选择修建窑洞地点时,图中四地最合理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右图为黄土高原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4题:

1.关于下列地理事物变化特点,正确的是     

A.从④到①黄河的径流 量和含沙量都明显递减

B.从③到①黄土的颗粒逐渐变细

C.从②到①是种植业向畜牧业过渡      

D.夏季气温从②到④逐渐升高

2.历史以来,对黄土高原森林破坏最严重的方式是

A.过度樵采           B.毁林开荒       C.开矿           D.历代战争

3.对该地区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图中a、b、c、d四地治理措施正确的是      

A.在d地打坝建库      B.在a地种草护坡 

C.在c 地平整土地      D.在b地修筑梯田

4.当地人们在选择修建窑洞地点时,图中四地最合理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黄土高原区域示意图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简述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带来的主要危害。

(2)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右图中a、c、d三处采取不同措施,与下列治理措施相适应的地点分别是:修筑梯田     ;修建淤地坝     ;平整土地      

    (3)下图为黄土高原地区由于植被遭到破坏后出现的恶性循环简图,请将下列内容的数码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空格中:①水土流失加剧②洪水灾害增多③土壤肥力下降

(4)简要分析黄土高原地区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材料一 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以外力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碱化等类型。

材料二 从荒漠化的成因角度分析,人类活动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的活动方式,又导致了荒漠化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因为过度垦殖,荒漠化常是斑点状及片状分布;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因过度放牧,在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的井泉附近常见到斑点状的荒漠化圈;在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因为过度樵采破坏植被,造成沙丘活化;在一些内陆河和山麓冲积扇地区,则因为对水资源的不当利用而引发荒漠化扩展;而在工矿区、居民点和道路等基本建设中也会不同程度地引起荒漠化呈点状、线状扩展。请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的有关知识,结合下列各题的具体情况,回答:

毛乌素沙地主要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凹地上。在不同地区,荒漠化类型不同。关于其荒漠化类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低湿滩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水蚀荒漠化 ②开垦的旱地荒漠化主要为盐渍化 ③梁地荒漠化主要为水蚀荒漠化 ④从总体上看,毛乌素沙地以风蚀荒漠化为主

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①④

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

2003年,某地理考察团到该地区考察,不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A.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B.古长城遗迹C.西气东输工程设施  D.草方格沙障

某地理兴趣小组对我国西北某地进行生态调查,他们由水源所在地的抽水井出发,向外沿同一方向前进。发现植被从水井往外呈同心圆式的分布:水井附近土地是光秃和坚硬的,到距井200米左右,出现稀疏且干硬的杂草,250米左右是带刺的灌木丛,1000米以外,才是一些相隔甚远的草本植物群及灌木。上述调查区的植被分布形态,最有可能是由哪一人类活动所引起的?这种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我国的哪个地区?

A.过牧 呼伦贝尔草原B.滥垦 科尔沁沙地C.滥伐 黄士高原D.滥采 河西走廊

查看答案和解析>>

材料一 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以外力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碱化等类型。
材料二 从荒漠化的成因角度分析,人类活动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的活动方式,又导致了荒漠化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因为过度垦殖,荒漠化常是斑点状及片状分布;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因过度放牧,在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的井泉附近常见到斑点状的荒漠化圈;在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因为过度樵采破坏植被,造成沙丘活化;在一些内陆河和山麓冲积扇地区,则因为对水资源的不当利用而引发荒漠化扩展;而在工矿区、居民点和道路等基本建设中也会不同程度地引起荒漠化呈点状、线状扩展。请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的有关知识,结合下列各题的具体情况,回答:


1.毛乌素沙地主要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凹地上。在不同地区,荒漠化类型不同。关于其荒漠化类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低湿滩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水蚀荒漠化 ②开垦的旱地荒漠化主要为盐渍化 ③梁地荒漠化主要为水蚀荒漠化 ④从总体上看,毛乌素沙地以风蚀荒漠化为主


  1. A.
    ①②
  2. B.
    ①③
  3. C.
    ③④
  4. D.
    ①④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

2.2003年,某地理考察团到该地区考察,不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1. A.
    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
  2. B.
    古长城遗迹
  3. C.
    西气东输工程设施
  4. D.
    草方格沙障

3.某地理兴趣小组对我国西北某地进行生态调查,他们由水源所在地的抽水井出发,向外沿同一方向前进。发现植被从水井往外呈同心圆式的分布:水井附近土地是光秃和坚硬的,到距井200米左右,出现稀疏且干硬的杂草,250米左右是带刺的灌木丛,1000米以外,才是一些相隔甚远的草本植物群及灌木。上述调查区的植被分布形态,最有可能是由哪一人类活动所引起的?这种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我国的哪个地区?


  1. A.
    过牧 呼伦贝尔草原
  2. B.
    滥垦 科尔沁沙地
  3. C.
    滥伐 黄士高原
  4. D.
    滥采 河西走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