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队员由中山站向南极冰盖最高点前进途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A.光照时间长 B.昼夜温差大 C.强劲的东北风 D.高寒.缺氧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中国第21次南极冰盖昆仑科学考察队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DOME-A)的最高点:南纬80度22分00秒,东经77度21分11秒。考察队在最高点设立了纪念标志,举行了升国旗仪式。

材料二  新华网2006年2月26日电:顺利完成各项夏季科考任务的我国第22次南极科考队,于26日上午乘坐“雪龙”号考察船启程回国,预计3月28日回到上海。

(1)

如果确保春分日越过赤道,第22次科考队返回上海途中,所经地区昼夜长短变化过程是________。

(2)

DOME-A的最高点位于图中的________点,距离南极约________km

[  ]

A.

①,1030

B.

②,800

C.

③,1500

D.

④,1030

(3)

南极冰盖昆仑科学考察队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此时长城站的区时是________。

(4)

为了研究南极上空的大气状况,科考人员释放了一个探测气球,则气球飘向________方。

(5)

图中“永久冰冻线”出现的月份________是(1月或7月),判断理由是________。

(6)

据说,淡水资源缺乏的沙特阿拉伯有去南极地区搬运冰山的计划,以缓解本国淡水危机,如果此计划付诸于行动,你认为选择什么季节比较合适,运输过程中需要解决哪些重要的技术问题?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4年10月25日上午,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队乘船从上海港起航,12月6日到达中山站。2005年1月18日,科考队员成功抵达南极冰盖最高点(80°22′S,77°21′E;海拔4093米)。据此并结合右图“科考船航行路线” 回答

科考船途经的

A.①海区底部为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     B.②海区表层有由南向北流动的寒流分布

C.③沿海地区为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     D.④海区风平浪静,向前航行方向为东北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活动中,中国南极内陆冰盖考察队的17名队员于北京时间2008年1月12日14时45分,成功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海拔4093米的冰穹A(80°22′S、77°22′E)。据悉,在这次科学考察中,中国科学家首次绘制出冰穹A地区450平方千米范围内的1:50000地形图。结合学过的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17名南极科考勇士登顶后举行升国旗仪式,请说明五星红旗飘扬方向和l小时内旗杆影子朝向的变化。

    (2)为什么科学家们已经应用卫星遥感数据获得了南极洲的全图(比例尺为1∶550万),还要绘制1∶50000地形图?

    (3)由于南极内陆冰盖高原气候越来越恶劣,1月27日,17名考察队员安全撤离大本营,踏上返回中山站之路。请说出考察期间考察队员面临着哪些恶劣的自然现象,并简要分析其中任一现象的形成原冈。

    (4)考察队员对冰穹A考察期问,该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由13人组成的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于2004年12月12日从中山站正式启程,行程1200多公里,于北京时间2005年1月18日3点16分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一A),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南极冰盖最高点的蓝天之下。回答问题。
【小题1】五星红旗飘扬的方向为

A.东南B.西北C.正东D.正北
【小题2】下列关于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极洲海拨高度仅次于非洲,居世界第二位
B.该季节南极地区出现臭氧层空洞
C.考察队员向冰穹一A前进的全过程中北半球白天越来越长
D.冰穹—A位于东半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由13人组成的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于2004年12月12日从中山站正式启程,行程1200多公里,于北京时间2005年1月18日3点16分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一A),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南极冰盖最高点的蓝天之下。回答问题。

1.五星红旗飘扬的方向为

A.东南    B.西北     C.正东    D.正北

2.下列关于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极洲海拨高度仅次于非洲,居世界第二位

B.该季节南极地区出现臭氧层空洞

C.考察队员向冰穹一A前进的全过程中北半球白天越来越长

D.冰穹—A位于东半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