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完成25-26题. 25.图中等温线的弯曲状况与实际情况较吻合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6.造成上述等温线弯曲的因素是( ) A.地形.太阳辐射 B.纬度.太阳辐射 C.洋流.纬度 D.洋流.地形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图,完成25~26题。

1.这幅漫画说明

A.山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以旅游资源开发为中心

B.山区交通落后,开发旅游资源十分困难

C.过度砍伐森林,使水土流失严重,湖泊面积缩小,生态平衡失调,导致经济受损

D.山区旅游开发不能建设度假村

2.下列各项中,可以使漫画所示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A.从外地引水,发展该地水上度假村

B.植树造林,几年后发展林果加工厂

C.进行沙疗,建立疗养院

D.开展滑沙、沙浴等活动,发展旅游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是甲、乙、丙、丁四地气温和降水量月份分配图,读图完成25-26题。

25.图中四地的气候条件最适合种植水稻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

26.关于四地农业生产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热量不足成为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   

B.乙地适宜发展现代旱作谷物农业

C.丙地降水变率大,农作物易受旱涝灾害的影响 

D.丁地雨热同期利于甜菜等糖料作物的生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中实线表示从市中心到城市各方向的等时线,虚线表示距市中心的等距离线。读图完成25~26题。

25.图中①②③④点中,交通通达度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6.对城市地租高低影响比较小的因素是(     )

A.环境质量             B.交通通达度        

C.土地肥力             D.距市中心的远近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示意两岛屿7月和1月等温线分布。读图,完成24~26题。

24.15℃等温线在两岛间向南弯曲,说明

A.夏季海洋气温较陆地气温低

B.冬季海洋气温较陆地气温低

C.夏季海洋气温较陆地气温高

D.冬季海洋气温较陆地气温高

25.甲、乙、丙、丁四点中,年温差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6.M处1月或7月的气温可能为

A.4℃<M<5℃         B.5℃≤M≤6℃

C.17℃≤M≤19℃     D.13℃<M<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材料及图,回答问题。

  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考察队乘坐的“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于2004年10月25日上午9时从上海港启航奔赴南极、途经香港、跨越赤道、短停弗里曼特尔港(澳),然后,穿越西风带,到达中国南极中山站和长城站,实施大洋考察、气象考察、海冰考察等26个项目的科考活动,其中对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的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海拔4083米)——冰穹A进行为期71天的首次科考活动,为我国“十一五”期间在南极内陆建立第三个科考站做了前期的选择勘测准备工作。此次整个科考活动中,“雪龙”号科考船将行驶25000多海里,历时约150天,预计2005年3月返回上海港。

1.当我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的科考船“雪龙”号到达南极地区时正值[   ]

A.春末夏初

B.夏末秋初

C.秋末冬初

D.冬末春初

2.在本次南极科考活动中,最为艰难、最为引人注目的重要任务是[   ]

A.南极中山站和长城站夏季考察

B.南极越冬考察

C.南极冰盖考察

D.南大洋海冰考察

3.本次南极科考活动出发时间较往年提前约一个月,其主要原因是[   ]

A.由于南极地区夏季时间比较短,为了能够尽早完成各项南极科学考察活动任务

B.由于本次科考项目多和难度大,为了能够有充裕时间挺进南极冰盖最高点完成科考任务

C.由于长城站和中山站物资短缺,为了能够给两站完成补给和维修后勤服务任务

D.由于本次航行距离远和航速慢,为了能够将物资早日运送到南极科考站完成运输任务

4.我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的科考船“雪龙”号,在澳大利亚的弗里曼特尔港休整后,于11月16日启程向中国南极中山站挺进,途中航行是[   ]

A.逆风顺流

B.顺风逆流

C.逆风逆流

D.顺风顺流

5.在南极点,如若考虑折射作用,则极昼时间是[   ]

A.比半年略多几天

B.比半年略少几天

C.半年

D.无法确定

6.运用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坚持极地科学考察的政治、科学、经济和社会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