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两地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 .以及流经两地区主要河流流域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径流季节分配和补给类型图 .回答有关问题. (1)甲.乙两图所示地区地形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简要说出判断依据.对照A.B两图.说出甲.乙两图所示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特点.并分析说明其形成原因.在乙图中城市b的西北方有个闻名于世的古代工程.是 .在城市b的西南方有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是 .比较甲.乙两图中主要河流的补给类型和径流量最大的季节有什么异同.乙图所示地区的东西两侧.有哪两个较大的地形区?它们在农业生产类型上有什么不同?甲.乙两图中.地质灾害较频繁的是 图.试举两例 .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4、读“两地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以及流经地区主要河流流域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径流季节分配和补给类型图”回答有关问题:(16分)

(1)甲、乙两图所示地区的地形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简要判断依据。

(2)对照A、B两图,请你说出甲、乙两图所示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特点,并分析说明其形成原因。

(3)乙图所示地区的东、西两侧,有哪两个面积较大的地形区?它们在农业生产类型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两地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以及流经地区主要河流流域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径流季节分配和补给类型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甲、乙两图所示地区的地形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简要判断依据。

(2)对照A、B两图,请你说出甲、乙两图所示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特点,并分析说明其形成原因。

(3)乙图所示地区的东、西两侧,有哪两个面积较大的地形区?它们在农业生产类型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两地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以及流经两地区主要河流流域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甲、乙两图所示地区的地形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简要说出判断依据。

 

2.A、B两图中,甲地区主要河流流域经地区的气候类型与             图相吻合,描述甲图所示地区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并分析原因。

 

3.乙图所示地区的东、西两侧,有两个面积较大的地形区,比较完成下表

 

地形区名称

农业生产类型

农业生产区位条件

 

乙图东侧

 

 

 

 

 

 

 

乙图西侧

 

 

 

 

 

 

4.在甲图中,若此时昏线恰好通过0°纬线和东经20°的交点,并与东经20°经线斜交成23°26′的交角,且图中a地昼长于夜: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应在             纬线;此时乙图中的河流进入           (枯水期或丰水期);此时我国三个极地科学考察站,黄河站(78°55′N,11°56′E)、中山站(69°22′S,76°22′E)、

长城站(62°13′S,58°58′W)的昼夜状况分别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某地区等温线示意图,判断下列题。

(1)

该地区所在半球及当地季节为

[  ]

A.

北半球夏季

B.

北半球冬季

C.

南半球冬季

D.

南半球夏季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P处在10℃以下

B.

P处在10℃以上

C.

P处地势低洼

D.

P处周围广泛分布着热带雨林

(3)

Q地与北京气候相比较,一年中

[  ]

A.

两地都雨热同期

B.

Q地气温较高的月份,北京的气温也较高

C.

Q地受高压控制的季节,北京盛行偏南风

D.

Q地降水较多的月份,北京降水也较多

(4)

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最强并影响东亚的季节

[  ]

A.

我国大陆气温最低的地区出现在漠河一带

B.

印度半岛的绝大多数农田需要灌溉

C.

巴西高原的热带草原花草枯萎、动物迁徙

D.

江淮地区出现梅雨天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  )

A.河漫滩        B.冲积扇       C.三角洲       D.侵蚀平原

12.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  )

A.1月           B.3月          C.7月          D.10月

13.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聚落选址在Q地的最佳位置是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