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九寨沟已是我国著名风景旅游胜地.九寨沟因沟内有9个藏族村寨而得名.在九寨沟呈“Y 字型结构的沟内散落着100多个大大小小的高山堰塞湖.当地人称海子.湖泊.瀑布.钙化滩流.泉水等各式美景或镶嵌或流淌在山谷之间.有“九寨归来不看水 之称.翠海.叠瀑.雪峰.彩林.藏族风情形成了“九寨五绝 . 1984年.九寨沟正式对外开放为生态旅游区.很快名声大振.是中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 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两项国际桂冠的旅游胜地.旅游者蜂拥而至.2000年以来.每年游客量都超过100万人次.于是出现:“黄金周 里游客塞满九寨沟,车队排成了长龙.足足堵了几个小时,沟内平地起新楼.几百户人家都成了客栈.还建起了“戴星 的宾馆.整个沟里有5000多张旅客床位.水泥.石灰.瓷砖.马赛克.卫星接收器等城市化的设施遍布九寨沟,旅游业的兴旺使大量的饭店.商场.宾馆.旅行社等涌进沟内.污水垃圾遍地.九寨沟管理局的监测结果表明九寨沟的水体已经有富营养化的趋势.湖泊有沼泽化倾向. 材料二:世界银行环境部和生态旅游学会给生态旅游下的定义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去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它不会破坏自然.而且它会使当地社区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 (1)九寨沟位于 省境内.地处 气候区.其发展旅游的条件是具有丰富的 景观和独特的 风情及他们的传统文化. (2)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最大区别是 A.有优越的自然.人文条件 B.有较高级别的自然保护区 C.利用优越的自然.人文条件获得最大限度的旅游收入 D.保护性.它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损害. (3)下列属于旅游业对当地的人文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A.文化得以交流 B.导致消费品与房地产价格上涨 C.旅游资源的得以利用与保护 D.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4)从以下两方面分析九寨沟怎样开展生态旅游? ①规划方面: ②环境容量及游客承载量方面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6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联系,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读下列图表,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下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

 

材料二 下表是上图中A、B、C三省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

(1)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天气状况。(6分)

(2)图中A、B、C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与东北三省相比,其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优势是什么? A、B、C三省、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各有什么变化?据表说明A、B、C三省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8 分)

(3)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6分)

(4)针对图中A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我国是农业大国,历史上制定了许多与农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来促进农业的发展,今天我国已建成了部分商品粮基

地,同时,国家也在大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新农村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其东北部为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在河流的沉积作用下,这里形成了一个三角洲――抚远三角洲,也称黑瞎子岛,由银龙岛、黑瞎子岛、明月岛等3个岛系93个岛屿和沙洲组成。这些均屿的总面积为350平方公里.连同与其毗连的水域共450平方公里。全岛平均海拔约为40米,地势平坦,大面积是湿地。岛上的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资源有很大价值。

材料二:下图是黑瞎子岛地理位置图。

(l)简述黑龙江的水文特征。

(2)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请说明该地发展商品粮生产的有利条件,并根据材料分析瞎子岛是否也应该发展商品粮基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塔里木河流域是我国最大的内流区域,由环塔里木盆地的阿克苏河、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开都河、孔雀河等9大水系144条河流组成。受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目前与塔里木河干流有地表水联系的只有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三条源流。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塔里木河上游水量的减少和干流上中游耗水量的增加,下游来水量锐减,特别是1972年大西海子拦河水库建成后,基本已无水下泄河道。
材料二:
    上海世博会中的沙特阿拉伯展馆定名为“阿拉伯之城”,主题为“生命的活力”,其灵感来自于沙漠中的绿洲,主体建筑像一艘高悬于空中的大船,展馆着重展示沙特阿拉伯在常年无水河流和湖泊(有“无流国”之称)的严酷自然环境下,如何创建美丽的城市、营造美好的生活。
(1)塔里木盆地和沙特阿拉伯同属干旱区,但塔里木盆地河流较多,而沙特阿拉伯地表几乎没有河流。试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图中大西海子拦河水库修建对下游地区地表自然环境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建议把渤海湾海水通过管道引入罗布泊,你是否赞同,请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我国人口数量和地区分布变化”专题的研究活动。下面是他们搜集到我国近二千年来人口总数量和地区分布变化的数据,请你根据已学知识,探究和解读其中的时空规律及成因。

材料一:下表是我国近二千年来人口总量变化

年份

人口(万)

年份

人口(万)

2

6500

1110

12000

25

4000

1275

7000

180

7000

1350

10000

220

2500

1370

8000

510

5200

1570

15000

608

6000

1645

8000

620

3500

1852

44000

750

9000

1911

42000

760

7000

1949

55000

980

6000

2005

133783

表  我国近二千年来人口总量变化

材料二:下表是我国近二千年来北方地区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变化

年份

2

140

742

1102

1491

1820

1933

1990

2000

百分数/%

81

59

60

41

40

33

38

43

43

表 我国近二千年来北方地区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变化

(1)新中国以前,我国人口总量呈现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

(2)引起上述变化规律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气候冷暖变化  C社会经济    D.瘟疫流行  E.人口政策

(3)近二千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占全国人口比重发生了____次明显的突变减少过程。公元760年前后,我国人口和经济中心发生了向南方的__________地区的历史性转移。

(4)公元760年以前,我国近六成多的人口集中在北方地区。试根据中学已有知识,指出这个时期我国北方人口分布的特点以及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26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联系,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读下列图表,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下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
 
材料二 下表是上图中A、B、C三省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

(1)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天气状况。(6分)
(2)图中A、B、C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与东北三省相比,其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优势是什么? A、B、C三省、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各有什么变化?据表说明A、B、C三省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8 分)
(3)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6分)
(4)针对图中A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