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下列有关地理现象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乙村一年当中绝大部分时间看不到日出景观
B.A处能形成壮观的瀑布
C.图示区域最高处海拔超过900米
D.河流下游段自西北向东南流
2.甲乙两村的最大高差约为
A.199??? B.299?? C.399??? D.499
3.甲乙两村之间将要规划建设一条村级公路,要求最大坡度不得超过20%[坡度=(高程差/水平距离)×l000/o],那么这条公路的合理设计长度最接近
A.6km??? B.9km??? C.12km??? D.15km
读下图,2004年7月5日,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发生特大洪涝泥石流灾害,在当地政府的努力救援下,62名游客全部脱离危险,被安置到安全地段。根据材料和图,回答下面试题。
从地形要素看,上图左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上图右图为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若此时游客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如图救护直升机停靠在山顶H处,被困游客位于甲、乙、丙、丁四点中的某一位置,则救护人员能够直接观测到的点是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图中陡崖最大高度可能是
A.390 B. 180 C.220 D. 420
读下列材料和地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18亿亩的耕地总量要保持到2020年,基本农田总量不能减少。
材料二 《我国轮廓图》
(1)形成甲、乙、丙、丁自然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浙江省的地带性土壤是什么?
(2)图中丙区主要自然土壤的特点是( )
A.矿物质含量低 B.有机质含量高 C.土质比较疏松 D.土壤呈酸性
(3)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将我国的耕地保有量确定为18亿亩,这是约束性指标。现阶段我国如何实现耕地供求平衡,缓解人口对耕地的压力?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由“城”――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最初,市只是城内很小的区域,而且在时空上受到官府的严密控制。宋代以后,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城市的经济功能才逐渐增强,传统的政治中心城市商业繁荣,交通枢纽城市兴盛起来,并且出现了纯粹经济功能的工商业市镇。
(4)依据材料三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①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述 时期,例如 等城市(至少两例),都聚集着许多人口。
②明清时期, 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原因是:
。
(5)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简述其形成过程。
材料四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坚决执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一要认真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二要坚决控制建设占地规模,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禁止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6)依据材料四分析 “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对我国产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材料五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生产在家,服务在社。”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自愿联合、民主管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携手闯市场。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防治动植物病虫害、搞好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
(7)依据材料五运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的知识说明深化农村改革的必要性。
图中,甲图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地形图,乙图为该区域某河流某河段及其两侧的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回答问题。
(1)本地区农业生产具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
(2)乙图中表示等潜水位线的是 (实线或虚线),该图是 (夏或冬)季的水位分布示意图,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请简述该河流的水文特征。
(3)20世纪80年代以后,上海市的部分产业向图中P地及其附近地区转移,其中转移最多的可能是哪两种指向型工业?主要原因是什么?
(4)荒漠化是本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请简要说明防治对策。
如图所示山区多岩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回答下面试题。
图中C处陡崖最大高度可能为:( )
A.390米 B.420米 C.220米 D.180米
如图(图乙)为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泥石流路径,某遇险游客要躲避泥石流,其正确逃生路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