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右图是我国西部地区几个省区略图,读图回答20~21题:
20.关于图中几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春季频繁影响我国的沙尘暴,其风沙多源于蒙古
和哈萨克斯坦
②受沙尘暴危害最严重的要数b省区,主要原因是干旱
③该区域拥有丰富的太阳能、水能、草场和矿产资源
④f省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糖料和丝绸生产基地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关于a、b两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晴天多,日照长,虽为高寒农业区,但农作物均高产
B.农田、村镇、城市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
C.河流①地处亚欧板块的内部,它的下游流入缅甸
D.平均海拔高,都拥有很多自然壮丽的湿地景观
左图为我国某省主要物产分布示意图,右图为该省1980年以来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省的地理特征是( )
A.南北长度约550千米
B.同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造成南北农作物种类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D.北部区域晒盐条件不如南部区域
2.从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可以推断( )
A.1995年以来第三产业发展带动了城市化
B.1985年农业总产值明显下降
C.2008年的城市数目多于1980年且向北部沿海集中
D.1990年第二产业总产值大约相当于第一和第三产业总产值之和
左图为我国某省主要物产分布示意图,右图为该省1980年以来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省的地理特征是( )
A.南北长度约550千米
B.同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造成南北农作物种类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D.北部区域晒盐条件不如南部区域
2.从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可以推断( )
A.1995年以来第三产业发展带动了城市化
B.1985年农业总产值明显下降
C.2008年的城市数目多于1980年且向北部沿海集中
D.1990年第二产业总产值大约相当于第一和第三产业总产值之和
读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9年2月7日上午10时,又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西气东输二线东段工程开工仪式在广东省深圳市观澜镇求雨岭施工现场隆重举行。西气东输二线是我国一项战略性工程,是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部署中具有标志性的重大工程,是减少排放、改善人们生活的民生工程,对提高克服金融危机的信心、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材料二 我国1980—2003年能源生产和消费变化状况图
材料三 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正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承受着越来越大的成本增加、市场环境转变,乃至地方政府主动推动的巨大压力,并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成为珠江三角产业过渡期不可回避的“阵痛”。
材料四 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1)设计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线走向时所考虑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 )
A河流 B交通 C 城市分布 D 农业类型
(2) 材料二中,曲线①代表能源 变化状况,曲线②代表能源 变化状况,其中我国石油进口量最多的年份是 年。试分析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特点。
(3)2008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世界平均为23%左右,而我国只有2.7%左右。由此怎么样看待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
(4) 分析珠江三角洲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的原因。
读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2009年2月7日上午10时,又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西气东输二线东段工程开工仪式在广东省深圳市观澜镇求雨岭施工现场隆重举行。西气东输二线是我国一项战略性工程,是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部署中具有标志性的重大工程,是减少排放、改善人们生活的民生工程,对提高克服金融危机的信心、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材料二 我国1980—2003年能源生产和消费变化状况图
材料三 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正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承受着越来越大的成本增加、市场环境转变,乃至地方政府主动推动的巨大压力,并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成为珠江三角产业过渡期不可回避的“阵痛”。
材料四 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1)设计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线走向时所考虑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 )(1分)
A河流 B交通 C 城市分布 D 农业类型
(2) 材料二中,曲线①代表能源 变化状况,曲线②代表能源 变化状况,其中我国石油进口量最多的年份是 年。试分析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特点。(7分)
(3)2008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世界平均为23%左右,而我国只有2.7%左右。由此怎么样看待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3分)
(4) 分析珠江三角洲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的原因。(3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