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差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23---25题. 23.20世纪70年代以来.墨西哥北部吸引美国投资成为重要工业区的区位条件是 ( ) A.持续的国内改革和良好的产业政策 B.气候终年温和湿润.资源能源充足 C.较好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D.最重要的国际市场.且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24.有关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贸易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 ) A.发展中国家出口物资以农矿产品为主.发达国家则是工业制成品和少数几种农产品 B.发展中国家掌握原料和燃料的生产和销售.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C.发达国家传统工业品的出口比重日益增大.对推动世界贸易起重要作用 D.近年来发达国家出口产品中高技术产品增长率高于其他制成品.比重日趋增加 25.图8为世界四个大洲或地区1970-2050年城市和乡村人口比重变化趋势图.图中四地 以发达国家为主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999年11月29日,全球首次“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位科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研讨21世纪“数字地球”的发展战略。

  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在“数字地球”的基础上提出“数字中国”的构想。构想中的“数字中国”将建立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公用信息网。它集成了国家经济信息网、国土资源信息网、长江流域监控网等网络的信息,并将促进这些系统的综合利用。据此回答(1)~(5)题。

(1)“数字地球”是

[  ]

A.指因特网

B.指“信息高速公路”

C.用数据通信技术使地球信息表达“数字化”

D.只方便人们的生活,并不能创造实在的财富

(2)下面有关“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数字地球使用了信息科学技术作支撑,不能被大众所接受和使用

B.数字地球是一种封闭的数据平台,使用静止、仿真、虚拟等先进技术

C.数字地球具有空间性、数字性和整体性,三者的融合统一是与其他信息系统相区别的根本标志

D.数字地球的数据量巨大,无法通过网络传输

(3)通过网络能实现多种形式的有偿信息服务,这主要是因为

[  ]

A.信息进入了市场交换
B.信息是劳动生产的
C.信息可以多次复制
D.信息可以多人共享

(4)应用网络技术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的直接威胁是

[  ]

①在互联网上存在着许多很容易扩散的计算机病毒 ②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 ③外国情报机构可以利用网络技术窃取国家机密 ④网上黑客经常破坏一些计算机网站

 A.①②    B.② ④   C.②③     D.④③

(5)“数字地球”的出现是科技创新的又一典范。这意味着

[  ]

A.科技创新日益全球化

B.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C.科技的发展离不开雄厚的经济实力

D.任何科技都是为政治服务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1999年11月29日,全球首次“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位科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研讨21世纪“数字地球”的发展战略。

  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在“数字地球”的基础上提出“数字中国”的构想。构想中的“数字中国”将建立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公用信息网。它集成了国家经济信息网、国土资源信息网、长江流域监控网等网络的信息,并将促进这些系统的综合利用。据此回答(1)~(5)题。

(1)“数字地球”是

[  ]

A.指因特网

B.指“信息高速公路”

C.用数据通信技术使地球信息表达“数字化”

D.只方便人们的生活,并不能创造实在的财富

(2)下面有关“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数字地球使用了信息科学技术作支撑,不能被大众所接受和使用

B.数字地球是一种封闭的数据平台,使用静止、仿真、虚拟等先进技术

C.数字地球具有空间性、数字性和整体性,三者的融合统一是与其他信息系统相区别的根本标志

D.数字地球的数据量巨大,无法通过网络传输

(3)通过网络能实现多种形式的有偿信息服务,这主要是因为

[  ]

A.信息进入了市场交换
B.信息是劳动生产的
C.信息可以多次复制
D.信息可以多人共享

(4)应用网络技术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的直接威胁是

[  ]

①在互联网上存在着许多很容易扩散的计算机病毒 ②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 ③外国情报机构可以利用网络技术窃取国家机密 ④网上黑客经常破坏一些计算机网站

 A.①②    B.② ④   C.②③     D.④③

(5)“数字地球”的出现是科技创新的又一典范。这意味着

[  ]

A.科技创新日益全球化

B.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C.科技的发展离不开雄厚的经济实力

D.任何科技都是为政治服务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报告《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主张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目前,我国大陆人口已达12.95亿。虽然尚未超过学者们估计的我国人口承载量的最高值,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国人口与环境,特别是人口与一些资源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

从人口与可耕地关系来看,我国位于世界人均可耕地最低的国家行列,目前人均可耕地不足世界人均可耕地的1/3。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发展,生活用地不断增加,可耕地总数和人均可耕地存在继续减少的趋势。

从人口与淡水关系来看,我国的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由于缺水,工农业生产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人们不得不大量开采地下水,有些地区出现地下水枯竭的迹象。

分析:人口增长过快可能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但是决不能说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增长。在认识和处理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时,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问题,既不能把人口数量增长看作是环境污染的唯一决定性因素,因为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不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人口数量只是其中之一;也不能忽视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恶化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只有正确认识和对待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才有利于各种问题的解决。

合作与探讨

对于地球的环境承载力,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几种观点:

面对当前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加速的情况,以及由此引出的多种问题,悲观者认为,现今世界的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依照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不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人口进一步增长,后果将不堪设想。

乐观者着眼于尚未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以及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在经济高度发展、科技进一步提高的未来,人类有足够的力量制止环境退化,推动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良性循环。

介于悲观者和乐观者之间,许多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的报告认为,将全球人口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可以使地球上的人维持合理健康的生活。

问题:

1.100亿的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2.上述三种观点,你赞成哪一种?试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

2009年5月2日,考古学家在宜宾县考察了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自秦以来,该处就是由四川到云南的重要通道。专家认为这段约350米的道路保存完好,具备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据《华西都市报》2009年5月5日第12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子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分析材料中五尺道的历史价值和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利条件。

材料二

“二呀那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公路通了车,运大军,守边疆。开发那福源,人民那享安康。前藏和那后藏,真是呀好地方,无穷的宝藏没开采,遍地是牛羊。森林草原那到处有,人民财富不让侵略者他来抢。要巩固国防,先建设边疆,帐篷变高楼,黄山变牧场。”(《歌唱二郎山》)

(2)材料二是20世纪50年代起流行的歌颂康藏公路建设的歌词。根据歌词概括康藏公路发挥了那些积极作用。

材料三

(3)根据表概述1870—1910年世界航运业发展状况。利用表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所呈现趋势的原因。

材料四       

材料五

交通可以缩小时空距离。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使不同地域间相互交流、联系,实现互补。今日世界交通运输联系不仅仅局限于一国之内,而且扩大到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交通建设要受控于地理环境,亦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

   昆曼公路北起中国昆明,经西双版纳进入老挝,南止于泰国曼谷,长达1850千米,有“21世纪新丝绸之路”之称。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显著的地域差异铸就了这条斑斓的彩带。

(4)运用所学交通运输网知识、地域差异地理知识,说明昆曼公路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5)简述昆曼公路穿越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6)分析该区域不利自然条件对昆曼公路建设的影响,并列举两例修将该公路可能给沿线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材料六

    国民经济各部门存在密切联系。据测算,建设1公里高速公路要消耗钢材500-1500吨、水泥4000-12000吨,平均消耗沥青1900吨。新增100亿元投资可带动400亿元的投资规模。在建设周期内每亿元高速公路建设可创造就业岗位3900个。2009年,我国铁路建设投资6000亿元,消耗钢材2000万吨、水泥1.2亿吨,可创造600万个就业岗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可达1.5个百分点。

材料七

    交通运输是制约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四川省针对其在西南地区的区位特点和省情,在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过程中,着力打造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2008年四川省境内新开工铁路建设项目投资规模1087亿元,开工建设高速公路项目总投资767亿元。2009年四川省交通建设预计完成投资580亿元。

(7)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四川省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经济意义。

(8)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四川省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正确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及相关图示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无论在经济总量上,还是在发展速度上,长三角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领航者,甚至被认为是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随着上海向国际大都市的进一步迈进,目前上海已经成为领导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上海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对临近省份江苏省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也日渐显现。

材料二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沪、苏、浙三省市,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人缘相亲,然而,在这背后却是一条无形的行政区划,泾渭分明。“地方保护主义”、“诸侯经济”存在的现实,使长三角区域内各省市出现招商引资大战、重复建设、壁垒重重,阻碍了长三角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的经济合作,真正做到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图(单位为元)为三省市2001年职工平均月工资对比情况。

材料三 江苏省人口密度和人均占有土地、耕地变化示意图。

(1)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简述其发展的有利自然区位条件。

(2)结合材料,简述“长三角”发展中存在问题?

(3)有专家说:“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矛盾的根源在现行的行政体制,体制上的问题必须由体制解决,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是调整行政区划,构筑大上海经济区”,试分析调整行政区划,建设大上海经济区的好处有哪些?

(4)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江苏经济如何借助靠近上海的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5)根据材料三可知,江苏省人地关系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试分析其原因并谈谈解决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