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下图
材料二:1811年英国人口1020万人,1911年达到了4200万人;2004年欧盟扩大后,英国对新成员实行门户开放政策,截至2005年7月英国人口达到602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了37.5万人,2005年是自1962年以来人口增长最快的一年。
材料三:欧洲四地各月气温与降水分配示意图(下图)。
(1)读图并分析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6中A河流经世界著名的 工业区,这里出产的 矿为工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能源;该河入海的B国地势 ,修建的 工程享誉全球。
②图6中C海域盐度低的原因:
气候方面: ;
。
其它方面: ;
③根据材料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英国两次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第一次 ;
。
第二次 ;
④结合材料三,分析欧洲西部地区河流与东部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其原因。
河流 | 水文特征 | 形成原因 |
西部 | ||
东部 |
材料四:……而始于16世纪的圈地运动则持续了3个世纪,它在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叶达到最高潮。自耕农不得不时常出卖劳动力,因为对公地和荒地的圈占使他们失去了其放牧的土地,并且也得不到燃料。早期的圈地是由羊毛价格上涨促成的,因此土地多半被用于放牧。其后,为迅速扩展的城市生产粮食变得更为重要,因此人们又开始在被圈占的土地上用新的、有效的方法耕种粮食。
在1714年至1820年间共有超过600万英亩的英国土地被圈占。这一事实意味着严重的迁居问题,它给底层人们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贫穷的农民失去了部分甚至全部土地,被迫租种土地或打散工,否则他们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英国自耕农被大批大批地逐出家园这一现象使得关心社会的个别人极为恐惧,他们站出来直言不讳地反对。……的确,别的欧洲国家也发生过圈地运动,但其程度却要轻得多。例如在法国,法国大革命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土地,以至于加深了他们对故乡的依恋,使得他们不愿意收拾行李背井离乡。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2)英国圈地运动为什么“在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叶达到最高潮?”根据材料指出英国圈地用途由放牧转变为种粮的主要原因。
(3)英法两国农民的“迁居”和“安居”,对英法两国的经济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五:西欧诸国经济的发展为其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经济因素不是决定社会保障制度的唯一因素,19世纪80年代,德国创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时候,并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恰恰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创建,缓解了国内的劳资矛盾,促进了德国的发展,使它成为世界上强大的国家。英国的福利国家创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也带来了二战后英国的黄金发展时期。在1950—1960年之间,西欧形成了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机制。我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惠及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工作中,应当学习和借鉴上述经验。
(4)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之间关系的认识。
(5)我国建立健全惠及全体人民的社会保障机制有什么经济、政治意义?
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811年英国人口1020万人,1911年达到了4200万人;2004年欧盟扩大后,英国对新成员实行门户开放政策,截至2005年7月英国人口达到602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了37.5万人,2005年是自1962年以来人口增长最快的一年。
材料三:欧洲四地各月气温与降水分配示意图。
(1)读图并分析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A河流经世界著名的 工业区,这里出产的 矿为工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能源;该河入海的B国地势 ,修建的 工程享誉全球。
②图中C海域盐度低的原因:
气候方面: ;
。
其它方面: ;
③根据材料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英国两次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第一次 ;
。
第二次 ;
④结合材料三,分析欧洲西部地区河流与东部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其原因。
河流 | 水文特征 | 形成原因 |
西部 | ||
东部 |
材料四:……而始于16世纪的圈地运动则持续了3个世纪,它在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叶达到最高潮。自耕农不得不时常出卖劳动力,因为对公地和荒地的圈占使他们失去了其放牧的土地,并且也得不到燃料。早期的圈地是由羊毛价格上涨促成的,因此土地多半被用于放牧。其后,为迅速扩展的城市生产粮食变得更为重要,因此人们又开始在被圈占的土地上用新的、有效的方法耕种粮食。
在1714年至1820年间共有超过600万英亩的英国土地被圈占。这一事实意味着严重的迁居问题,它给底层人们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贫穷的农民失去了部分甚至全部土地,被迫租种土地或打散工,否则他们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英国自耕农被大批大批地逐出家园这一现象使得关心社会的个别人极为恐惧,他们站出来直言不讳地反对。……的确,别的欧洲国家也发生过圈地运动,但其程度却要轻得多。例如在法国,法国大革命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土地,以至于加深了他们对故乡的依恋,使得他们不愿意收拾行李背井离乡。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2)英国圈地运动为什么“在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叶达到最高潮?”根据材料指出英国圈地用途由放牧转变为种粮的主要原因。
(3)英法两国农民的“迁居”和“安居”,对英法两国的经济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五:西欧诸国经济的发展为其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经济因素不是决定社会保障制度的唯一因素,19世纪80年代,德国创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时候,并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恰恰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创建,缓解了国内的劳资矛盾,促进了德国的发展,使它成为世界上强大的国家。英国的福利国家创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也带来了二战后英国的黄金发展时期。在1950—1960年之间,西欧形成了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机制。我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惠及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工作中,应当学习和借鉴上述经验。
(4)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之间关系的认识。
(5)我国建立健全惠及全体人民的社会保障机制有什么经济、政治意义?
(图一)美国较早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在农业空间结构上表现为高水平的农业生产区域专门化的特点,成为当今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研究美国农业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变,从中探讨农业空间结构合理化的基本规律,可为我国选建农业商品基地和调整农业空间结构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图二)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回答52~56题。
1.甲区中的主要农作物种类在我国的最大产区是
A.广东 B.吉林 C.新疆 D.陕西
2.美国甲、丙农业带的农业区位优势有。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不使用化肥、农药
C.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富 D.人口稀疏,劳动力不足
3.图二地区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与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较,其优势条件是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交通发达 D.水热条件好
4.一般情况下,图二中河流
A.只有春汛 B.既有春汛,又有夏汛
C.既有夏汛,又有秋汛 D.只有秋汛
5.下列关于美国东北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是工业发展最早的传统工业区 ②是技术最先进的高新产业区
③人口和城市集中,形成了巨大的城市带 ④工业污染严重,土地价格高
⑤人口和工业向国土西部和南部迁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本国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资源丰富
B、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大
C、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D、进口原料,出口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图7为工业发展不同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23-25题。
1.图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农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曲线是:
A.a b B.b a
C.b c D.c a
2.从各劳动力的比例情况看,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从经济发展模式看,属于科技型、资源型、资源与科技混合型的国家分别是:
A.美国、沙特、法国
B.英国、科威特、日本
C.阿根廷、朝鲜、加拿大
D.荷兰、伊拉克、澳大利亚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