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G两线段实地距离的比较.正确的是: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温度变化的数值叫干绝热递减率。当空气饱和后,由于上升过程中气温继续降低,降水释放热能弥补降温。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两线段所反映的地理含义是

Aa线段气温递减率大,为较干空气

Ba线段气温递减率小,为较湿空气

Cb线段气温递减率大,为较湿空气

Db线段气温递减率小,为较干空气

2.若图示为某一山地迎风坡的降温状况,则开始出现降水的高度约为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示意台湾省台东县某地等高线(单位: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坡面的垂直高度与水平距离的比叫坡度。若甲、乙两地之间的坡度约为20%,则甲、乙两地之间的水平距离为(    )

A.4000m          B.5000m        C.2000m           D.1000m

2.形成东兴与苏巴阳之间河流地貌的地质作用(    )

A.堆积作用为主   B.沉降作用为主    C.侵蚀作用为主   D.隆起作用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图1示意台湾省台东县某地等高线(单位:米),读图,完成1--2题。

1.坡面的垂直高度与水平距离的比叫坡度。若甲、乙两地之间的坡度约为20%,则甲、乙两地之间的水平距离为(    )
   A.4000m          B.5000m        C.2000m           D.1000m

2.形成东兴与苏巴阳之间河流地貌的地质作用(    )
A.堆积作用为主   B.沉降作用为主    C.侵蚀作用为主   D.隆起作用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为东亚两个地区略图,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的比例尺较乙图小           

B.①城市在④城市的东北方向

C.甲图中①②城市之间的实地距离比乙图中③④城市之间的实地距离远

D.乙图所描述的内容简略

2.根据地理坐标判断②③城市间的距离约为:

A.550千米            B.1000千米      C.2000千米          D.1665千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甲、乙两图,回答下面2题。

 

 

1.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两地区铁路的走向都受地形制约

B. B到C的实地距离比A到D的实地距离要长得多

C. 农业地域类型都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D. A在B的东南方,D在C的东北方

2.图乙中D所在阴影区域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其形成原因是(     )

①地形影响——位于山地迎风坡

②气压带影响——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

③洋流影响——沿岸有暖流经过

④盛行风向——常年盛行东南信风

A.①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