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黄土高原表土的主要特点是,呈灰黄色或棕色,质地均一细腻,粉沙约占50%;结构疏松,多孔隙,有的大孔隙肉眼可见;无沉积层理,有垂直节理裂隙;富含碳酸钙(10%左右),遇水浸泡易产生湿陷,抗水冲、抗侵蚀性能弱。黄土高原的汛期暴雨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外力。黄土高原的暴雨80%以上发生于汛期7、8月份。在丘陵沟壑地形,夏季暴雨会迅速汇集成猛烈的洪峰,冲走大量疏松的黄土,使沟谷明显地被洪水侵蚀下切和展宽。全年从黄土高原冲入黄河的泥沙,90%以上都来自汛期的几场暴雨。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
(2)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黄土高原表土的主要特点是,呈灰黄色或棕色,质地均一细腻,粉沙约占50%;结构疏松,多孔隙,有的大孔隙肉眼可见;无沉积层理,有垂直节理裂隙;富含碳酸钙(10%左右),遇水浸泡易产生湿陷,抗水冲、抗侵蚀性能弱。黄土高原的汛期暴雨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外力。黄土高原的暴雨80%以上发生于汛期7、8月份。在丘陵沟壑地形,夏季暴雨会迅速汇集成猛烈的洪峰,冲走大量疏松的黄土,使沟谷明显地被洪水侵蚀下切和展宽。全年从黄土高原冲入黄河的泥沙,90%以上都来自汛期的几场暴雨。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
(2)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黄土高原自然灾害举例
1920年宁夏海原发生8.5级地震,震中区内建筑物几乎全被震倒,共造成20多万人死亡,仅海原县即死亡7万余人。
1965年陕北、晋西大旱,榆林地区近百万公顷农田几乎颗粒无收,调粮1.5亿千克才缓解灾情。
1983年甘肃省东乡县洒勤山南坡发生大型快速滑坡,造成220人死亡,500多间房屋和200多公顷农田被毁。
(1)海原8.5级地震,8.5级表示什么?由什么决定的?震中指什么地方?建筑物被毁、人口死亡等反映地震造成地面破坏程度,一般用什么表示?
(2)1920年地震、1965年大旱、1983年滑坡,它们发生在什么地区?说明什么?
(3)以1965年陕北、晋西大旱为例说明如何才能对大旱带来的灾害做到防灾减灾?
黄土高原自然灾害举例
1920年宁夏海原发生8.5级地震,震中区内建筑物几乎全被震倒,共造成20多万人死亡,仅海原县即死亡7万余人。
1965年陕北、晋西大旱,榆林地区近百万公顷农田几乎颗粒无收,调粮1.5亿千克才缓解灾情。
1983年甘肃省东乡县洒勤山南坡发生大型快速滑坡,造成220人死亡,500多间房屋和200多公顷农田被毁。
(1)海原8.5级地震,8.5级表示什么?由什么决定的?震中指什么地方?建筑物被毁、人口死亡等反映地震造成地面破坏程度,一般用什么表示?
(2)1920年地震、1965年大旱、1983年滑坡,它们发生在什么地区?说明什么?
(3)以1965年陕北、晋西大旱为例说明如何才能对大旱带来的灾害做到防灾减灾?
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已经正式开工,工程近期供水目标是以解决城市缺水为主,兼顾生态和农业用水。据统计,我国水资源有80%以上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该地区的人口占全国的53.5%,耕地占35.2%。而在长江流域以北广大地区,人口占全国的44.4%,耕地占59.2%,水资源仅占14.7%。
据大河报报道:自古以来,长江和黄河各自奔流不息,互不相犯。昨日,随着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上游线隧洞的贯通,在黄河下30多米,一条长达4.25公里的隧洞打通,这意味着,2014年,长江水可以通过隧洞从黄河下面流过,给京津等缺水地区供应长江水。穿黄工程被誉为“高、精、尖、难、险”工程的化身,被称为“咽喉工程”,目前在国内还没有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和技术可资借鉴。在挖掘竖井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攻克了76.6米超深地下连续墙,解决了55米超深地基加固等技术难题,无论是大小还是深度,都属国内第一。
(1)南水北凋工程实现了长江、 、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的联系,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率的提高。
(2)为了使长江水过黄河,设计者考虑了地下隧洞和架空渡槽两种方案,最终选择了地下隧洞。请比较二者的优缺点。
方案 | 是否占空间 | 受自然因素影响程度 | 是否影响航运 | 成本高低 |
地下涵洞 | ||||
架空渡槽 |
(3)南水北调的目的地之一是华北,华北的气候类型为 ,容易出现 旱,土地常会因为不合理灌溉而导致 ,请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