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区域交通和农业技术条件的改变,对柑橘生产的影响。
(2)简述丘陵山区的治理对流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3)请结合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提出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材料一 1961年,全国一些地方的农民为了渡过困难,自发地搞起包产到户。安徽在1962年的年中,包产到户发展到了占农户的80%,川、甘、浙等省农村达70%,全国农村平均起来已经超过20%。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在全省实验推行包产到队、到户的责任田,1961年3月毛泽东含糊地批准他进行实验,这使得安徽的粮食迅速增产,并有余粮支援河南、江苏等地。但随即毛泽东严厉批判了安徽的做法,曾希圣因此被撤职。在此前后,浙江、山东等地,也有小规模的包产到户的尝试,最终都无疾而终,所有参与其中的干部,全部被整肃,无一幸免。“包产到户”被当作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东西,受到长期批判。
材料二 1978年秋天,安徽发生大旱灾,为了使秋种(种麦子)能顺利进行,有的地方干部就采取了把生产队的土地直接包给农户种的办法,搞“包产到户”。……安徽省委书记万里对此采取了支持的态度,万里说:“包产到户的问题,过去批了几十年,许多干部被批怕了,但过去批判过的东西,不一定是错误的;过去提倡的东西,不一定就是正确的,要靠实践来检验。” ……1978年11月24日的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又做出了一个革命性的决定——“分田单干,包干到户”。……“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一字之差,性质完全不同。包干到户,农村土地真正实现了两权分离,土地所有权归集体,农民通过承包获得对土地的经营权,农民成了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农民用和平的方式夺了集体的生产经营权。
(4)依据材料4、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60年代开始及70年代末,农村搞“包产到户”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结局有何不同?
(5)依据材料,分析“小岗模式”与60年代“包产到户”有什么区别?“小岗模式”的推行有什么作用?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以后,法国农业发展的缓慢,大大制约了法国工业革命。二战后,法国开始改造小农经济。首先,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1945年,法国政府通过国家农业信贷银行发行五年期债券募集、1947年开始的马歇尔计划,共为法国农业提供90亿法郎的资金支持。从1954年起,法国政府对农业的投入超过了每年政府预算的4.6%。其次,力促土地的集中经营,实现农业机械化。鼓励年长农民“退休”,政府为其颁发“离农终身补贴”;各地政府成立土地整改组织,负责收购农民的零散土地,进行平整整合后转卖给农业资本家;对于自行合并经营的农场减免税收;对农民购买农机给予优惠和贷款,农场主购买农机可享受国家银行的长期、低息贷款。第三,加强农业合作组织的建设。一方面是政府组织各级农业公会和农业交流协会,通过这个组织传达和解释政府的农业政策,调查农业发展情况,组织农业交流活动等。另一方面是鼓励农民自行组织各种农业合作社,尤其是法国南部各类特种经营的农户基本上都加入到了各种农业合作社中,合作社通过与农户签订合同的方式引导农户进行生产,建立起农户与外界市场的联系,这弥补了各类特种经营难于扩大经营规模的缺陷。第四是加强农业科研和农村职业教育的建设,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农业就业人员的素质。在第四和第五共和国时期,法国政府共设立了33所全国性的高等农业学院和农业工程学校,并且各省普遍设立了各种农业技术学校。政府规定,凡是独立经营农场的人必须要具备“农业技师”证书。法国农业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短短的二十几年时间,法国农业实现了全面的机械化、电气化和化学化。法国成为20世纪中后期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李世安《欧美资本主义发展史》)
(6)战后,法国对落后小农经济的改造,对今天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与转变有哪些可借鉴之处?
材料四 2005-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情况表
年份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城市 | 10493元 | 11759元 | 13786元 | 15781元 | 17175元 |
农村 | 3225元 | 3587元 | 4140元 | 4761元 | 5153元 |
(7)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如何解决材料一中所反映的问题?
材料五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必须牢牢把握加强“三农”这个根本立足点,牢牢把握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这个重要着力点,牢牢把握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个战略着眼点,牢牢把握城乡改革联动这个关键切入点。决不能以牺牲农业农村为代价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决不能借统筹城乡之名削弱农业农村、损害农民利益。
(8)结合材料二,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说明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2007年12月16日,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报请国务院同意,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首次开展的“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部试验区彰显中央促进中部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坚定决心,同时也表明我国探索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发展之路、落实科学发展观迈出了新的步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汉位于长江流域腹心,是长江中游水陆交通枢纽,号称“九省通衢”,明清时期已发展成为长江中游重要的工商业重镇。自近代开埠通商,各类新式工商企业陆续兴办,武汉工商业日益发达,到19世纪末发展成为长江中游最大的工商业城市。
材料二 武汉是1911年辛亥革命的发源地。武昌起义爆发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立即宣布废除清朝宣统年号,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又颁布《中华民国鄂州约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人民享有言论、结社、信仰等自由;还通告全国,号召各省人民发动起义,共同推翻清政府腐朽统治。
(1)近代武汉开埠通商的背景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开埠通商后武汉工商业日益发达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湖北军政府政治制度变革的基本主张,指出武昌起义的重大影响。
材料三 中部地区(指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六省)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地处中部腹地,承东又启西,照南又顾北。中部地区的每一个发展步伐的外溢效应都能惠及东部和西部……综合分析中部地区就会发现,“中部崛起”战略具有“四两拨千斤”“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如同在中部腹地安装一台强有力的发动机。——《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转折——为什么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
(3)结合材料三和图(中原城市群规划图)分析: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手段。与国内其他城市群相比,你认为中原城市群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材料四 我国某区域图
(4)图中甲区域为我国著名商品粮基地,它是 与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相比,有哪些区位优势?
材料五 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机制作用的日益增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对中部地区的依赖日益加深,所以,必须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东部地区提供广阔而稳定的原料产地和市场,如果中部地区发展不起来,将直接拖累东部地区的发展,严重阻碍全国经济的增长。
(5)材料五主要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什么观点?
材料六 2007年6月11日,在湖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在《坚持科学发展,推进改革创新,为构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而奋斗》的报告中说,武汉依托人才、技术、工业基础的优势,在打造城市圈的过程中逐渐显示出了作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龙头地位。武汉的光纤、激光和数控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走上了一条“差异化发展的道路”。早在一年前,中央关于中部崛起的10号文件也已将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4个中部城市群正式入围,这意味着武汉已进入国家宏观发展战略视野。
(6)结合材料六,运用所学的政治常识分析党和政府在中部的崛起中所起的作用。
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我国北方区域示意图(图6)。
材料二:A省区形成了一条绵延上千千米的“奶牛带”,饲养着130多万头奶牛,这条“奶牛带”上分布着100多家乳制品加工企业。近年来,伊利集团还在北京、上海、天津、青岛、兰州等地建立了乳制品加工基地。
(1)“奶牛带”上的乳制品加工企业布局的有利区位因素 ,伊利在北京、上海等地建乳制品加工基地的有利区位因素 。(4分)
(2)在生产发展的同时,C地区地表植被退化严重,其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是
和 。(4分)
(3)图6中B区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图7为该“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D处的工业部门是 ,据图简要说明此产业链的突出优势。(6分)
(4)2010年11月27日,国家实施“西电东送”重点项目之一“宁东直流输电工程”向山东省正式送电,简要分析变“输煤”为“输电”,对山东省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发展有何益处?(8分)
(5)宁夏回族自治区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尝试对南部山区部分群众整体移民搬迁到北部有灌溉条件的平原区,这种移民方式被称为“吊庄移民”,至今已取得显著效益。简要分析“吊庄移民”方式对迁出区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6分)
(28分)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我国北方区域示意图(图甲)。
材料二:A省区形成了一条绵延上千千米的“奶牛带”,饲养着130多万头奶牛,这条“奶牛带”上分布着100多家乳制品加工企业。近年来,伊利集团还在北京、上海、天津、青岛、兰州等地建立了乳制品加工基地。
(1)“奶牛带”上的乳制品加工企业布局的有利区位因素 ,伊利在北京、上海等地建乳制品加工基地的有利区位因素 。(4分)
(2)在生产发展的同时,C地区地表植被退化严重,其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是
和 。(4分)
(3)图甲中B区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图乙为该“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D处的工业部门是 ,据图简要说明此产业链的突出优势。(6分)
(4)2010年11月27日,国家实施“西电东送”重点项目之一“宁东直流输电工程”向山东省正式送电,简要分析变“输煤”为“输电”,对山东省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发展有何益处?(8分)
(5)宁夏回族自治区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尝试对南部山区部分群众整体移民搬迁到北部有灌溉条件的平原区,这种移民方式被称为“吊庄移民”,至今已取得显著效益。简要分析“吊庄移民”方式对迁出区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6分)
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人口与区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
气候区 |
合理人口容量(亿) |
合理人口密度(人/km²) |
热带雨林气候 |
28.00 |
200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9.30 |
100 |
地中海气候 |
2.25 |
90 |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
7.35 |
30 |
表2
材料二、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人口增长统计示意图
材料三、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2010年)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国家 |
中国 |
印度 |
美国 |
印尼 |
巴西 |
巴基斯坦 |
孟加拉国 |
尼日利亚 |
俄罗斯 |
日本 |
墨西哥 |
人口总数(亿) |
13.4 |
12.2 |
3.1 |
2.3 |
1.9 |
1.7 |
1.6 |
1.5 |
1.4 |
1.2 |
1.1 |
面积(万平方千米) |
960 |
298 |
936 |
192 |
851 |
80 |
15 |
92 |
1708 |
38 |
196 |
表3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气候区对应的自然带是 ,这种自然带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是材料三中的 (国家名称)(4分)
(2)材料二中,2007年该市流动人口大约是户籍人口的 倍。该市经济发达,但目前未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试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
(3)I国软件业发达,主要集中分布在其南部城市班加罗尔,请运用工业区位原理分析其主要区有利位条件。(8分)
(4)2008年墨西哥城市化率为77.2%,工业化水平只有37.1%,请简要分析墨西哥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8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