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2.回答4-5题. 4.观测点a的地方时21:00时.a点旗杆的影子指向什么方向:(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图2 D.西南方向 5.从观测点a所处的季节分析.下列发生在中国的地理现象与之吻合的是:( ) A.松花江流域出现春汛 B.华北平原冬小麦返青季节 C.黑龙江漠河镇出现白夜现象 D.湘.鄂.皖.赣商品粮基地晚稻收割季节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据新华社西宁2005年8月15日电)。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大的变化,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

材料二:图5-8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1)在材料一中,科学家们采用了一种现代化技术对中国大陆地壳运动进行了长期监测,从而发现了青藏高原的移动,该技术是    

(2)图中的山脉是     ,属于地质构造中的   ,板块a为   板块,板块b为   板块。

(3)2006年12月26日晚8时26分至40分,台湾岛西南海域发生强烈地震,该现象和图示内容相同的是      

A.都是由内力作用造成的     B.都发生在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的交界处

C.都发生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D.都发生在世界地震带上

(4)根据上图,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

(5)青海有我国著名的三江源,西藏也有“亚洲水塔”之称,同时青藏高原又有不少地方严重干旱,这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的什么特点?

(6)试分析青藏高原移动有哪些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此时,东十区区时为12时。读图回答(1)~(4)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A.30°E, 20°N

B.150°E, 20°S

C.30°E, 20°S

D.150°E, 20°N

(2)对图中四地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丁地地方时12时日出

B.丙地地方时16时日落

C.乙地昼长20小时

D.甲地夜长12小时

(3)此时与东十区日期相同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比例是

A.四分之一        B.二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大于二分之一

(4) 对该日的地理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速度最慢       B.台北处于一年降水量最多的季节

C.西安日出时间大约在5时左右         D.日本东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广州的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南极冰盖最高点示意图(新华社图片)

材料二  据新华社北京2005年1月18日电  人类首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北京时间18日3时16分,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详细勘测和对比,在挺进南极内陆冰盖l 200多公里后,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确认找到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南纬80度22分00秒,东经77度21分11秒,海拔4 093米。科学家介绍,冰穹A作为南极冰盖冰芯钻探仅存在的最后一个理想地点和世界上冰雪现代气候环境观测、大气与气象观测等独一无二的“科学观测站”,在科学上的意义是地球上其他任何科学观测站所无法代替的。冰穹A地区直接接受来自地球平流层大气的沉积,这里的冰盖是原始堆积形成的,储存着全球的气候和大气环境信息。冰穹A地区也是南极冷源的中心区,可望获得近期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

(1)科考队2004年12月22日从中山站启程,到抵达南极冰盖之巅这一期间(多选)   

A.太阳直射点一直在南半球       B.南极圈以南地区一直都处于极昼

C.上海一直是昼长小于夜长    D.南极大陆一直被极地高压控制,盛行东南风

    (2)科考队沿途可能遇到的危险有(多选)  

A.暴风雪迎面扑来,看不清路          B.积雪覆盖的冰裂隙随时有可能吞没队员

C.严寒和高原反应使队员身体不适 D.随时会遭遇熊的袭击  

    (3)南极冰盖最高点在中山站(69°22′24″S,76°2′40″E)的           方向。

    (4)科学工作者生活在南极洲,必然需要能源。从其他大洲带入运输费用较高,如果就地解决能源问题,最适宜开发利用的能源是              

    (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南极洲的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中横线为纬线,竖线为经线。G、I分别为BH、HD的中点。读图,回答3~6题。

3.若BAD是晨昏线,且D点正值日出,一架飞机自H点出发,沿赤道向东匀速飞行,12小时后又回到H点,则飞机上的人能观测到(  )

A.一次日出,一次日落                 B.一次日出,两次日落

C.两次日出,一次日落                 D.两次日出,两次日落

4.若CAE是晨昏线,A点不是极点,且此时G点正值日出,则A、G、H、 I的地方时分别是(  )

A.10 8 6 4                       B.6 12 18 24

C.12 18 6 4                      D.12 6 12 18

5.若DE是晨线的一段,则该日全球昼夜比例为(  )

A.1∶1                            B.1∶2

C.1∶3                            D.1∶4

6.下面关于图示中各点自转速度比较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线速度:A>B=G>F

B.角速度:A=B>G=F

C.线速度:B>A=E=F

D.在上题条件下角速度:A=B>D=C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太阳系模式图,结合有关材料,回答1~8题:

  14世纪法国“预言家”诺查·丹玛斯曾预言1999年8月18日太阳系九大行星将出现“十字联星”排列,地球上将会出现天文灾难,人类将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尤其是一些邪教组织和唯心主义者大肆渲染这一观点,一时间搞得世界沸沸扬扬,使一些人十分恐慌,大有地球毁灭、人类灭亡之势,然而1999年8月18日,人类安然无恙,地球照样自转。这一天人们和往常一样平静地迎来东方日出,送走了西方日落。

1.在太阳系中,包括的天体系统的级别有

[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2.太阳系中有时会出现“十字联星”排列,其根本原因是

[  ]

A.九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特点

B.九大行星自转与公转方向相同

C.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是椭圆轨道

D.九大行星公转周期不同

3.丹玛斯预言的破灭,从哲学上说明了

[  ]

A.行星位置的排列与地球上所发生的日常事件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D.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认识不了规律

4.人类首次科学地阐释九大行星绕日公转规律的科学家是

[  ]

A.哥白尼

B.开普勒

C.牛顿

D.爱因斯坦

5.下列地理现象中,由于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  ]

A.昼夜更替

B.昼夜长短变化

C.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D.经度不同产生时差

6.当黄道与赤道两平面的交线平行于太阳光线时,会出现的现象是

[  ]

A.中秋明月高挂天空

B.青岛海滨浴场人涌如潮

C.城乡居民观看春节联欢会

D.我国漠河地区处于观赏极光的最佳时期

7.太阳系中的哈雷彗星因英国天文学家哈雷首先确定它的运行轨道而得名。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是在我国的

[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8.1781年人们发现了太阳系的第七颗行星——天王星。但人们观察它记录下的运动轨道,同根据万有引力计算出的轨道,有较大的偏离。当时有人推测,在天王星轨道外可能还有一个未发现的行星,它对天王星的作用引起了上述偏离。后来,科学家不仅计算出了这颗未知行星的轨道,而且观察到了这颗新行星——海王星,同样,人们又发现了第九颗行星——冥王星。这从哲学上说明了

[  ]

A.海王星、冥王星的存在是人们计算出来的

B.海王星、冥王星只有发现时才存在

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D.海王星、冥王星有自身发展运动的客观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